几年前,误打误撞走进了教育行业,成为了一名教师。成为了教师,我却没有关注如何教课,不是不能交,而是我发现有比知识还要重要的事情——孩子本身。
在学校里,我接触和关注最多的不是好孩子,而是所谓的“坏孩子”。也许是偶然,我是心理学出身,还学了“婚姻与家庭”,太多的偶然,让我看到了“坏孩子”的背后的“渴望与痛苦”。
除了带孩子,还要与家长沟通,在沟通中,我看到有着太多的“挣扎与无奈”,于是我知道不能简单的将“孩子的问题”都归于“父母的问题”,在那个家庭系统中,只要问题出现,最痛苦的其实不是老师,而是家长和孩子。
我慢慢发现,其实,他们才是教育应该关注的对象,不仅仅是因为我看到了他们的痛苦,更多的是,我还看到了家庭中的“往复循环”,家庭教育的失败很多源自于“原生家庭”的失败。这谁都不怪,如果怪,只能怪之前的教育没有关注到人本身,而太着急培养“优秀人才”了。
于是,我渐渐的产生了一个梦想,关于一所关于学校的梦想。我暂且称之为“梦想中的学校”。
学校的使命:让孩子成为自己
在这所学校里,没有任何功利的目标,不是为了成为优秀,而是成为自己。
没有什么比成为自己更重要,作为成人,我们难免为别人而活,也难免带着面具而活,我们想让孩子快乐,很多时候不就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快乐嘛。其实,生活中,我们不是自己,我们是外界希望的那个人,于是我们很累。
成为自己,不仅是为了为了成为“不累”的人,更因为:这可能是唯一一个不会让老师及他人去评价“优与差”的目标。
学校的教师:知识次要,专业重要,健全人格是核心
在这所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习多少知识,而是在学习和与同学相处过程中学会:做人、做事、求知、共处。
所以,对老师的要求,不是懂得知识多,而是如何传递知识。这个叫专业能力。很多人懂的很多,他说不出来;有的人跟一个人讲没问题,但是对一群人却控制不了;有的人对大人讲可以,但对孩子讲完全不行。我们就要找到那个可以给一群孩子“讲故事”的老师。这个叫专业教师。
但是,“梦想中的学校”不仅满足于此,教育永远是“潜移默化大于言传身教”,教育者本身的人格是及其重要的,当遇到问题如何处理,看到错误和失败如何反映,甚至一个小意外之后的态度,远远比教孩子“你要乐观”要更有效的。所以,健全的人格,才是这个学校老师的首要核心指标。
学校的教室:只为孩子的天性
教学楼在被设计的那一刻起,就考虑孩子的天性。所以“梦想中的学校”只会有一层,原因只有一个:孩子需要在下课的一瞬间就能跑出去玩。这一点上,目前日本的富士幼儿园是最好的典范。
关于教室,其实完全可以简单一点,没有传统是讲桌和椅子,但是可以有一个符合人体工学的桌面,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和老师做成一个圈上课,又能随时在上面写字。
学校的课程及时间:家庭课是重点
学校里课程其实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传授和学习,显然,我们不鼓励孩子仅仅在教室学习课本,更多是探索与实践。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更加发达,也许,我们足不出户,可以用探索的方式来学习更多的知识。
以上并非“梦想中学校”的重点,重点是这所学校不仅是为学生开设,更为家庭和父母开设。所以,这所学校有可能是上五天半或六天的课,最后半天或一天是为家庭而上。如果无法按时上课,那可能就不得不面临退学。因为我们假定,一个家庭如果每周连一天不受打扰的团聚时间都没有,可能会面临很多问题。
学校的部门设置:家庭的健康是核心
关于学校的部门设置,除了常规部门以外,有两个部门是及其重要的:
学术质量监督委员会:监督着每个教师的课堂质量。
学生及家庭心理健康委员会:对于家长,家庭及孩子健康水平进行检测,帮助任何需要帮助的家庭与孩子。
学校招生:我们只关注培养健全家庭及孩子
我们不面试孩子,什么样的孩子都可能存在。我们面试的是家长,愿意成长的家长和家庭才是能够被接受的。
请您不要误解:
这里不见得每一天都快乐:
也许有人认为,既然关注孩子本身,关注家庭,那么孩子应该很快乐吧。其实,这只是想象。在一个要“成为自己”的环境中,一个人要克服本性去改变,这本身就很难。
您的孩子不见得成才或成功:
成为自己的人不见得会是成功者,但实际他肯定是幸福者。该如何选择呢?
您孩子身边不见得都是好孩子:
在这所学校里,最初会什么样的孩子都有,所以,您的孩子会接触不同的“问题孩子”,但也是通过这些“问题孩子”的改变,会让您的孩子学会与不同的人如何相处,学会如何“做好自己和保护自己”,看到“人性本善”……
以上,仅仅是“梦想中的学校”,而是真的是梦想中的,只是简单初想,没有任何实践,很多不可能,也很荒谬。但是,想来,只是想表达: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健全人格的人,而好像也只能靠学校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