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知本
“本,造字本义:树的根部”——《象形字典》。引申为:名词起初、原来、源头、基础、老底、所根据的经典或册子等,动词根据、遵循。
由此,我们发现,“本”即可代表空间对待上、部位上的根部、基础、,又可以代表时间顺序上的起初,还可以代表发展过程上的源头、原因、老底、依据。
“本”与“末”相对,“本”是关键的、重要的、起源的部位,是“末”的支撑,是“末”产生原因源头、原因、老底、依据。
在第六章中,我们讲到,“知”有着“懂得”、“通晓”、“管理”、“主持”的含义。
“知本”是不但要懂得、通晓事物的“本”,还要能把握、有效地管理、利用事物的本,从而达到对事物整体上进行管理、控制和实现自己的目的效果。
“知本”是一个标准,它表示了人能合理地应物,和通过对事物的有效管控,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实现。
“知本”是一个境界,它表示了人从“本”上入手,去应物、去管控、去实现目的,代表了事情解决的彻底性,它与“知末”相对。这有点类似于中医的“治本”和“治标”。
“本末”是相对而言的。《大学》中贯穿着两条本末关系,一条是由“知止”到“得”,另一条是由“格物”到“平天下”,这两条本末关系都是本中有本、末中有末的。
比如:“修身”相对于“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本,而相对于“格物、致知、诚意、心正”都是末;“身修”的本是“心正”,“心正”的本是“意诚”,“意诚”的本是“知至”,“知至”的本是“物格”;“身修”的末是“家齐”,“家齐”的末是“国治”,“国治”的末是“天下平”。
在《大学》的层层本末关系中,三种实现之道贯穿始终,“明明德”告诉我们要抓住关键,“亲民”告诉我们要突破自性的遮蔽,“止于至善”告诉我们要致力于善永不止息。
《大学》中谈论“本末”的辩证,也不忘量的影响。
“薄,造字本义:漫延生长的草丛”——《象形字典》。
“厚,山陵之厚也”——《说文解字》。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是像“漫延生长的草丛”一样稀疏浅薄、浅尝辄止,还是如“山陵”一样厚重凝实、积少成多。我们拿出了多少的精诚、多大的力度、多久的专注,我们也将获得相应大小的收获。
薄哪哪薄,厚哪哪厚,这是天地不易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