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王小波”的故事》 ---- 王小波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名作家,因为他有趣。王小波的有趣,不仅来自他的小说的荒诞、机智、反讽和有温度,我与王小波的故事
借着@不如乐之 兄的文章一直想写王小波的内容,却不知如何下笔,有点不敢写。
今天鼓足勇气写写,写的不好还望小波迷们海涵。
认识王小波是从他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开始的,那是一只他在40岁年怀念起的猪,
“猪的命运是被人设置好的,比如公猪负责长肉,母猪负责下仔。但这只猪与众不同。它是肉猪,但长得又黑又瘦,像山羊一样敏捷,不喜欢猪圈,喜欢到处游逛。吃饱后,就跳上房顶晒太阳,还模仿汽车响、拖拉机响。最后,它模仿工人收工的汽笛声,被定成了破坏生产秩序的坏分子。领导决定对它进行专政,出动20多人,持枪兜捕它。
饶是这样,它也没被打死,而是找到一个空子,跑了。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从前段文字可以看出王小波的写作带有一些俏皮的幽默。他的文字向来准确、干净。
首先王小波在写作具有一种真切感,可以感受到作者出于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作的,王小波写古写今,都能写出实实在在的真实感,人、事、物,都真实。文章内容也绝不拖泥带水,没有干巴巴的列清单,只写纯粹的信息流。
其次,他的文章在时间上要么是急具跳跃性要么是对时间的高度浓缩。
最后,王小波确实是运用“原型-隐喻”模式的个中高手,从对那只让他念念不忘的猪的描述中即可见一斑。
王小波是因着写杂文被大众所认识的,但是他自己也认为他的小说要比杂文更优,也确实如此。在王小波的小说中,你可以看到,历来文学所谓真实性的规则全都被从容跨越了,他用了不同的修辞方式来写小说,大量的即兴发挥、错位的角色语体,寓庄于谐,寓文雅于粗野。
读者可以在其中感受澎湃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