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来临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自己当年考试的情景。虽然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但是那时的情景,那时的心情,甚至刚刚上考场时耳边温热的风都还能感受到。同时好像也在提醒我,又大一岁了,要继续努力哦。
我记得进考场的时候我穿了我们学校的校服,迷信的认为靠学校给自己壮胆儿。可能是因为学校还不错的关系,进去考场之后我后座的陌生女孩儿就一直和我搭讪,还让我做题的时候把答题卡往桌边放一下。当然我没敢这么做,也觉得自己的辛苦如果直接被其他人抄走了对不住自己这些年的努力。
第一门是语文,刚开始答题是握笔的手都在抖,心脏砰砰跳。直到做了几道选择才慢慢恢复,看下表已经过去十五分钟了。
第二门是数学,是我的强项。每次模拟考都轻松应对,但是高考题目明显比模拟考难(事实证明我们那年数学超难,好多人都没及格),我开始做选择时就感觉到题目比模拟考难,当时有些慌,还以为是自己的原因。后面心态就崩盘了。出了考场,抱着我爸就哭了。过了很多年后,我爸才和我说,当时他吓坏了,还自责是他的坏运气影响了我,那天晚上抽了半宿的烟。因为他之前就是一遇到大考就失误,当年也没有考上大学。高考第二天,我爸死活也不来送我考试,说在家做饭,其实是他迷信的怕把他的坏考运传染给我。高考那会儿就是这样,任何小事儿都会迷信一把,心态神神叨叨的。
我那年高考还是估分报学校。我记得第二天考完英语后,爸爸妈妈带我去海光寺的必胜客吃了一顿大餐(嗯,那个年代,必胜客妥妥就是大餐了),然后就直接去学校拿答案。
晚上回家后,他俩陪着我估分。我坐在客厅的茶几边上,他俩像左右护法似的一左一右陪着。空气里都弥漫的紧张的味道,这个场景过了这么多年,我竟然还能感受到那时紧张的心跳,甚至能想起我爸紧张的想问又不敢打断我思路的表情。
我是个过分谨慎的人,出了选择填空这些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项目,我整体上估分是比较保守的,嗯,后来证明是过分保守了。
第一次估出来的分出奇的低,好像才到前一年的二本线。(对了,补充下,我高考那天题难,创造了历届以来我们省最低的一本线。但是我估分时不知道这些,这就是后话了)
估完分我就狠狠地哭了一场,我爸又抽了半宿的烟。
当时甚至还想到了复读,我和我妈坐在床上权衡了各种上学和复读的利弊。
第二天一早,我爸早早出去,和其他学生家长沟通,发现大家分都不高,心中大概有数分数线也会低。我也重新整理心情,又估了一次分,比第一次估分高了40分。看见这个分数我爸心中略微欣慰些,开始着手选学校了。
后来因为这个估分,我被我爸念叨了好多年,现在他想起来还会遗憾一下。因为即便是我第二次估的分也比实际分数低了20多分。我爸老说:要知道我这个分,就报天大了。
不过我老爸报学校的能力还是杠杠滴,最后还是帮我选了现在的这所稍微冷门的双一流大学中的热门专业。
我爸经常骄傲的说,他当年对于高考报志愿研究十分深入,所以之后帮了好几届他同事的孩子报志愿。我也感慨我爸当年错过了用帮人报志愿开家长辅导班赚外快的好机会。
过去很多年,很多高考那时的小细节都还历历在目。仿佛就是真的努力过,经历过,记忆才历久弥新。
我也很高兴,即便过去了这么多年。自己依旧还是在努力,在路上,不放弃的我。
继续加油,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