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听应童老师讲写作,听到最后写作的意义,一下就想到了我之前做过的这个访谈。我的外婆是1928年出生的。这篇访谈记录现在细看发现还有疏漏之处,这周末回家找外婆再校对下。
2016年10月26日晚5时52分,我和外婆聊天,询问家族故事。一聊就聊了快2个小时。第一次知道了那些年代久远的故事。聊天到最后,外婆说:“还是第一次讲这些事呢!你妈妈都没有问过我这些。”
(1指代“我”,2指代“外婆”)
1:外婆,您的爸爸是在长乐长大的?
2:对,我的爸爸原来在长乐,13岁时他的爸妈都死了,没有父母了,就来福州了。
1:您的爸爸,那就是我的太爷爷。那太爷爷的爸妈是怎么死的?
2:那时候肺病什么的,很厉害,就死了。我的爷爷是在宁德,做剪刀的。我的爷爷生了四个儿子,但除了我的爸爸,其他三个伯伯叔叔都没有成家就死了。只有我爸爸这支还生了我这一代六个孩子。
1:那我的太爷爷13岁时那么小怎么到福州的?
2:他是在长乐船上卖油条。很苦哦!后来到福州鱼店里做学徒。后来老板很器重他。他工作很踏实,人很好。店老板死的时候,就把鱼店和他老婆都托付给他照顾。
1:那太爷爷什么时候结婚的?
2:年龄很大才结婚的。30岁才结婚的。
1:您是1928年出生的。您是第几个?
2:我是第5个。
1:那我太奶奶是哪里人?也是做工的吗?
2:你太奶奶,就是我妈,是长乐湖里人。太爷爷和一个姓高的义兄弟很好。姓高的给他介绍的。我妈是大户人家出生的。她的兄弟姐妹是3个男的,2个女的。我妈妈是老二,长得比较漂亮。老大长得不漂亮。我爸爸就选了老二。我妈家是后来中落了。我妈妈的爸爸赌博,赌博被人骗了,倾家荡产。本来是个大户。我妈妈的爷爷是做生意的,买了很多田。房子很大。我有去过。
1:那个祖屋后来怎么样了?
2:我妈的家族没有后代成器。房子很大。房子前面有个很大的池。我去玩的时候,可以在那钓鱼玩。我妈妈的爸爸那一代有四个兄弟,在长乐不同地方成家。我的舅舅们,二舅是在香港做生意,很勤快,寄挺多钱回来,但死在那了。我爸爸帮他找了个老婆。那个女的是在南后街卖花的。小户人家。二舅很少回家。那个老婆后来就跟人跑了。老二生了个儿子。很漂亮,是大学生。在师大当老师。二舅死了后,舅母买了四台缝纫机,钱给人骗了。二舅舅的儿子解放后在师大当教授。有一次他到连江开会,来找我。就那次见了。后来就没什么来往了。其他亲戚也没有来往。
1:那外婆你是都在福州上学?
2:就是在鼓楼第一中心小学上学。
1:那时候小学会贵吗?
2:以前好像学费不贵。后来爸爸开鱼店,生活还可以。
1:在哪住?
2:鼓楼井大路。
1:那时候鼓楼有几个小学?
2:四年念完,又到鼓楼第一小学。
1:小学之后?
2:之后就去考师范了。学校办在闽侯,叫闽侯师范。
1:然后就分配到连江去了?那就您一个人到连江工作?家里人都在福州?那都住连江?
2:你妈妈就是在连江出生的。
1:学校那边是有宿舍?都在连江?
2:我退休才回福州。你大姨是念师范,你
1:第六个是三姨婆。那其他兄弟姐妹工作都在福州?
2:三姨婆是师范大学毕业的。
1:您怎么没有去念大学?
2:我书念不好。我妈妈喜欢打四色牌。你三姨婆之前那个学校不太好,都在看打牌。留级了。后来福三中招生,考上了。后来努力了,就考上师范,她很聪明,很能读书。我和你大姨婆书都读不好,那时候抗日。学校搬来搬去,后来停学,没书读。后来福州光复,才又插班进去。根本没有读什么书。
1:福州沦陷是1941年。
2:家里做生意的孩子都读不好,家里都没人教,只管做生意。我这一辈的兄弟:老大18岁,初中毕业,就没读书了。出来办补习学校什么的,说要赚钱。后来学了无线电。解放后到鱼店工作。老二很聪明,之前在店里帮忙。后来也考师范。解放后也到长乐。老三读书很好,很聪明,考了理工学校,嫌苦。后来到私立学校,学会计,就当会计。
1:大姨婆后来?
2:我和她一起在学校。我很勤,考毕业了。大姨婆没毕业,回福州。福州刚解放,很多地方招人。银行要去永泰。教育局招老师,就去当老师了。我分配到汀头。
1:有见过缠脚的?
2:我妈妈是半缠,民国后放开的。走路还可以。
1:在连江工作的时候有见过吗?
2:没有。民国后就很少了。解放后就更没有了。缠脚更多在罗源。缠足很苦哦!缠足还要用明矾腌,才不臭。以前的女儿都好苦哦!
1:那外公家那边呢?
2:你外公起先也有祠堂,就在龙岭顶。有个小小的祠堂。每年祭祀的时候,你外公都要去。破四旧的时候就没有这个祠堂了。
1:那外公这个家族是在?
2:也是其他地方迁过来的。福州灯笼,乡下骨。大多数都是乡下迁来的。以前有本《闽都别记》在我这。后来二舅公要走了。福州的历史都在那本书里。
1:外公的爸爸是干啥的?
2:很厉害,是在银行当职工,非常勤奋,很忠心,老板很器重他。你外公4岁的时候,他就肺病死了。留了钱,老奶奶来管家。你外公的兄弟几个:大哥不会做事,以前还会赌博,后来办学校,办了培英学校。二哥是去参军,去当国民党,后来起义回来。后来就去大哥私立学校工作,就是现在的福州六中。那时候很多人自己办补习班,补习班又变学校,很多私立学校。外公的爸爸算是有钱,而且你外公的大哥英语很好。你外公自己也很本事,小学毕业,初中才念一年,数学很好。你外公的姐夫在盐务工作。哥哥办学校,他帮改数学卷子。外公是最小的,只比他大哥的儿子大三岁。大哥念得最好。男的3个。女的2个。一个姐姐特别亲,还有个姐姐很早就去世了,但有个女儿在连江邮电局。家里的女儿都没念书。
1:外公最早在哪工作?
2:在厦门那边工作。后来怎么来琯头工作,就不清楚了。之前在厦门也是当会计。你外公和你三舅公,就是我的兄弟,是同事,关系特别好,和兄弟一样好。经常来我们家。以前都是让人家选。你外公来的时候都看到我在做事。你大姨婆身体不太好。所以回去和老奶奶汇报,大姨婆虽然长得漂亮,但身体不太好。考虑大姨婆是属虎的,你外公是属牛的。就选了我。我大你三姨婆4岁。
1:我外公和他大哥岁数怎么差那么大?
2:差了20多岁。其实你老奶奶生了很多孩子,但是很多都死了。有段时间很迷信仙爷。梦见说要戒杀生,还会有一个孩子。后来戒杀生之后,就有了你外公。你外公的爸爸很老实。老奶奶很厉害。你二伯公很像老奶奶,很厉害。
1:那老奶奶对你好吗?
2:爱屋及乌,因为很疼你外公。所以很疼我。
1:外公家在福州哪里?
2:搬了好多地方,因为是租的。基本都是租房子住。比如,我的爸爸是整栋楼租过来,再分租出去。
1:那井大路的房子是怎么样的?
2:魏家的房子,很大,我们只租一部分。是民房。有几进的。兜兜转转搬了好几个地方。最后又搬回井大路。但是不一样了。最早住井大路是前面开店,后面住家。后来抗日战争开始了,不行了。店铺就关了。
1:那没店铺了,怎么维持生活?
2:哦,店铺还有营业。剩了一个伙计。我爸爸以前在井大路的店是和另一个人合伙的,很大,很有名的。以前中亭街这边有个伢店,渔民捞了鱼都放那里卖。然后开鱼店的再到那边买。我的爸爸到那边可以直接拿鱼,记账就行。卖了之后,再付账。那个和我爸爸合伙的人之前是肩挑卖鱼的人,没办法直接拿货,要拿钱去买的。店里的伙计和那个人合并起来,做得很好。但是那个伙计人不行,想独霸这个店。也是那个时候,我爸爸生病了。变成全靠那个伙计,反而是伙计在养我们。大姨婆很厉害,有空都去店里帮助。你二舅公在店里帮助,一边读书,一边帮忙。但是就剩小孩,伙计就说自己独立,自己做。我爸爸病好了之后。他的兄弟姓高的开了个香店,就让我爸爸去帮忙,拿工资了。解放前生意很好。解放后公私合营,爸爸年龄也大了,我这一代也没人做生意,都是各自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