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开始的时候,提到要问自己内心说的最多的话,其实我一直没有想起来。指甲刀看到一些同学的留言有触动,“都挺好,随便……”这其实是我在初高中的时候常说的话,在学习里大家都觉得我是一个好人,其实更准确的说应该是老好人。
其实看看留言当中,还是被动消极的居多,极少数是积极的。这其实也反应了一个问题,我们常常在关系中、在人生中不能做自己,缺少自己说了算的空间,所以变得被动消极。像我这样自己说的最多的话,别人可能能记住,自己反而记不住的情况也很常见。如果在关系当中,说得最多的,是不走心的应酬话。根据老师的分析,我很有共鸣,就是我们在最初的关系里,也就是童年时的家庭里,不能做自己,总是要围绕着家人的意志转,所以,我们就会把自己的意志和自我藏起来,不在关系中去呈现。
就我自己来说,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关系,父亲做企业比较强势,母亲辅助比较弱势,母亲因为这样的位置和性格的关系,变成一种讨好型的模式,父亲就是一种指责型的模式。这里没有怪父母的意思,这样的模式其实也是他们原生家庭的一种延续。这样的模式为什么我印象深刻,因为在南京上父母教练课上做家庭关系雕塑的时候,这个类型的模式真的在我们上一辈中太常见。而我小时候比较弱势,其实就会站在母亲的那一边,也会变成一种讨好的模式。尽量事事顺着父亲,做一个乖孩子,一个好学生,甚至在一开始选择工作的时候也是考虑父母居多。而我自己内心不擅长主动跟父母沟通,其实就是一种内心的自我保护,进而投射到外部的关系当中,也不容易打开心扉与陌生人沟通。跟之前亲密关系要融合时候的爱和怕两种能量博弈的情况对比一下,我其实是怕的能量占多数,而且是从小时候就是如此。分析到这里,我觉得已经是在意识层面觉知到自己的行为模式背后的观点,期待和渴望。要改变从理论上讲,应该就是增加爱的部分,爱自己多一些,减少怕的部分,了解那部分未知,直面恐惧。
【下一步行动】
即使我在表现出来的状态中大部分都是能量满满,不过总会有波峰波谷的时候,也会有被动、消极、心不在焉的时候,看起来有些不好,这都是正常的。
在最初的关系中,不能自己说了算,于是把自己藏起来,藏起来,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等待合适的时机,再次去争取自己说了算的机会。
所以,别恨自己的消极,要去理解它,给他以拥抱、耐心和爱。
从潜意识变到意识,就是命运转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