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听课记录
授课教师:易范(西安铁一中分校)
整理人:陕西省名师于红梅工作室成员、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刘宏工作坊成员 赵萍
一、导入
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座丰碑,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人的影响是深远的。你对鲁迅先生了解多少呢?你眼中的鲁迅先生是怎么样的呢?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称为“民族魂”,是英勇的民族战士。我们很快想起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心为民,也很快能想到“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深情。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先生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这是他的全部吗?当然不是。
二、走近作者
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他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一位。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11年生于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因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萧军并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1935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蜚声文坛。抗战爆发后,萧红来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代表作:《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
2萧红与鲁迅
鲁迅曾说:“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鲁迅甘做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他自费出版的“奴隶丛书”中出版了萧红的《生死场》,并亲自为之作序。萧红给萧军的信中说:“我们刚到上海的时候,在冷冷清清的亭子间里读着他的信,只有他,安慰着两个漂泊的灵魂。”
三、内容梳理
这篇课文节选自萧红在鲁迅先生逝世三年后所写的一篇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主要是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记述。这篇课文是篇自读课文,文字量有四千多字,有十四个片段连缀而成。作者从(1)笑声明朗、(2)走路轻捷写起,写到(3)到先生家做客、(4)先生开玩笑、(5)“天晴啦”、(6)展读来信、(7)用校样擦手、(8)忙碌的许先生、(9)看电影、(10)先生的休息、(11)昼陪客人夜加班、(12)吃鱼肉丸子、(13)细致包书、(14)病中工作等生活场景,内容涉及到鲁迅先生的神情姿态、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等多方面。这些片段之间并没有严密的逻辑关联,其实就是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纪实。作者信手拈来,真实可信,感人至深。在萧红笔下,鲁迅先生又会以哪些身份鲜活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呢?
四、品析形象
我们一起用作批注的形式细读课文,透过细节,走近鲁迅先生,把握人物形象。
一起来看第一段这样一句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批注:这句话运用了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描写中显露出作者的细心观察,也渗入了作者的细腻情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寥寥几个字,一个乐观爽朗、自由率性、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严厉的鲁迅形象形成了鲜明对照。
文章第十一段也有一处描写鲁迅先生的笑声: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
批注:这句当中的“冲”字,动词用得好,既写出了笑声的响亮与爽朗,也写出了鲁迅先生的真性情,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快乐,更加凸显了鲁迅先生爽朗幽默的性格。
这两处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了爽朗幽默的长者鲁迅。
第六段有一处细节: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批注:送别“我”时用了两次“嘱咐”以及两次“一定”,这些细节能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待人热诚周到。
第四十三段鲁迅先生陪客人,从下午两三点中开始,“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
批注:几个“陪”字强化感情色彩,表现出鲁迅先生耐心陪伴客人,不厌其烦,热情好客。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热情好客的主人鲁迅。
第二十六段: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批注:鲁迅先生严格要求着别人,更能宽容地对待别人,即使看到眼睛酸痛,看到深夜,也要认真读完,足见他对青年的关怀与责任、认真与诚恳。这处细节让我们看到了认真诚恳的老师鲁迅。
我们一起来看第四十六段、第四十八段: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批注:多个“坐”字,如特写镜头一般,描绘了鲁迅先生在黑夜孤独而坚韧地战斗的身影。他从夜里工作至天明,工作时间之长、工作之刻苦,可见他对待工作废寝忘食、一丝不苟。这处细节让我们看到了忘我工作的学者鲁迅。
第十二段萧红到鲁迅先生家里做客也帮着做饭,做过韭菜盒子、荷叶饼,还包过饺子。她觉得自己做得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为什么要问呢?因为鲁迅先生胃不大好,每次吃完饭后,还要再吃“脾自美”胃药丸一二粒。鲁迅先生知道妻子会担心自己吃多了胃不舒服,所以特意询问能否再吃,言语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妻子的敬重与依赖,还有对晚辈的体恤。这里我们看到了尊重妻子的丈夫鲁迅。
第五十八段海婴吃丸子,觉得不新鲜,别人都不在意,鲁迅先生却尝了尝确实不新鲜。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批注:由这个细节读出鲁迅先生了解关爱儿子,身为父亲,他在那个时代能如此懂得尊重孩子的判断与体验,尤其难得,还能看出他的严谨认真。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关爱孩子的父亲。
2小结鲁迅形象。
透过细节,我们走近了鲁迅先生,认识了他在生活中真实、可爱、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在萧红笔下,鲁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一个疼爱理解孩子的好父亲、尊重体贴妻子的好丈夫;他不仅是中国文学界的思想领袖,还是一个温和宽厚、风趣幽默的长者,是热情好客、朋友众多的主人;他不仅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革命家,还是一个要求严格、认真诚恳的老师,一个忘我工作、潜心钻研的学者。
五、归纳写作特色
据说当年有位友人看了萧红的这篇文章,不屑地评价说:“这也值得写吗?这有什么好写的?”但就是这样一篇片段之间没有太强的逻辑关系的文字,却成为了描写鲁迅先生的经典文章。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本文的写作特色。
撷取琐事
捕捉细节
语言质朴
清新明丽
萧红选取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点滴琐事,捕捉到了生活细节,用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来表述对鲁迅先生的哀思、怀念和崇敬挚爱。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一个严肃又活泼的鲁迅先生似乎就站在了我们面前。他是那样可亲又可敬、伟大而平凡。
六、课后作业
1结合本文和课外阅读资料,以《我眼中的鲁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课外阅读:鲁迅《死》、郁达夫《忆鲁迅》、唐弢《琐忆》。
2观看纪录片《百年巨匠——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