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直告诉自己“我还没准备好”,所以我错过了很多。
1.
读书的时候,学校里经常会在特定的时候举行一些活动,文化节、校庆、演讲比赛,或者运动会。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毕业我从来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活动,虽然我也很希望参加,可是每次总会找到这样那样的理由退缩。
当你不想做一件事,你总是可以找到一堆的理由,天气不好,状态不对,影响学习,等等。我最经常告诉自己的是:“我还没准备好,下一次吧!”
下次下次,总会有无数个下次。然而,人生处处是“惊喜”,总有推不掉的时候。
高考前一个月,学校为了给大家减压,决定举行一次趣味运动会。因为人数比较多,所以大多是集体运动,而且为了达到减压的目的,规定每个人至少参加一项。我的“只围观,不参加”政策,彻底失效。尽管我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态度,还是被迫报名参加了一项据说很简单的运动——慢骑自行车,也就是在一定的距离内骑自行车,脚不沾地,用时最长的人获胜(这个简单吗,一点都不简单好呗!)。
举行运动会那天,天气很给力,多云,微风,大家也不会被晒到。被考试和题海压抑很久的同学们都很兴奋,每一项活动都能引发阵阵呼喊。拔河结束就是慢骑自行车了,可能是习惯了告诉自己“我还没准备好”,我当了逃兵。
2.
旅行,大概是让每个人都难以拒绝的事情。我也不例外。
尽管有人说,“旅行不过是从你呆腻了的地方,去别人呆腻了的地方”,可内心里一定还有另外一个声音在反驳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你看,连反驳的理由都要比不去的理由多一个。我是不是很爱旅行?
事实上,并不是。
“周末,我们去爬山吧?”
“好呀,可是我的体能不好,等我锻炼好了再一起去吧。”
“花花,十一咱也去首都长长见识吧!”
“十一人太多了吧,要不等非节假日再去吧。”
“姐妹们,最近课比较少,咱们一起去云南吧,昆明、大理、丽江都转一圈怎么样?”
“几个女生会不会不太安全啊,旅游攻略做了吗,钱会不会不够啊······我还没准备好怎么办啊!”
结果就是,哪哪儿都去不了,别说出去了,就连大学呆了好久的城市都没能好好地玩过。
3.
去年自媒体大火,咪蒙微信公众号上线也才几个月吧,文字篇篇10万+的数据那是相当好看。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想要做到咪蒙这个程度是几乎不可能的,不过运营一个个人公众号并不难。我身边就有好多人说过自己想写文,自己运营一个公众号,不一定要当网红,只要能有一个平台分享自己的文字,心情就好。
我也这么想过。然而,我发现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都只是说说而已。没有注册公众号,没有关注一些像简书、豆瓣之类的写作平台,更别提写文了(我连怎么写字都快忘了好吗?)。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在微信上聊天。
我问她,“还是很喜欢看书吗,最近都在看什么呢?”
她说“是”,还向我推荐了几本。很惭愧,我已经很久没好好看过书了。
隔了一会儿,我又问她,“在看书吗?”
“没有啦,学画画。”好一会儿,她回复说。
“让我看看呗。”
这次她发过来了一个链接,我很疑惑。打开看了一下,内容是一幅画和一段文字,发布在一个公众号上。随后她告诉我,这是她自己的公众号。
我为她开心,也有点惊讶,更多的是佩服。我说想做这个,想做那个,只停留在了想上。她什么都没说,已经悄悄地都在做了,或许一开始做的还不够好,不过开始做一件事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只要开始了,一切都可以慢慢来。就像她说的,慢慢来,也很快。
4.
不是你想要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万事具备的。
后来,我也慢慢参加了一些集体比赛,尽管我还没是没有准备好,尽管也真的没有什么好成绩,可我收获的快乐和友谊也都不是假的。
我也开始学着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尽管我还需要有人陪着,尽管我还会做攻略,尽管有很多个尽管,但是,我已经开始让自己真的走出去,去感受不同的风景,不同的小吃和不同的风土人情。
现在,我也开始学着来写一篇文字,虽然写得还不好,也并不是一个足够好的开始,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去见你想见的人吧!
不必去幻想相见的场景。
不必去焦虑如何的言语。
去见你想见的人吧!
不要去在意两地的距离。
趁月老还仁慈的让你们相惜。
去见你想见的人吧!
趁自己还活着。
趁他还活着。
快去行动起来吧,去做你想做的,尽管你可能还没准备好。
尊重原创。转载请简信告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