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的大事莫过于高考。其实说到高考,我也是感触良多,我家里的一个堂妹今年也参加高考。其实有些话,还是特别想对她说的。
刚好刷朋友圈新闻的时候,看到伍继红事件,94级人大高才生,当年的天之骄女;现为江西修水低保户,一张照片,才四十几岁的人,脸上却无一丝精气神、俨然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这样的场景,让人心痛和惋惜。当年的高考佼佼者,今日的落魄处境。可这样的境遇,又使我感到心惊。因为我害怕成为这样的人。
** 究竟高考能否改变命运呢?究竟知识还能否改变命运呢?**
近年来,网上频繁出现“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言论,看到伍继红的新闻,是否给人以即使出了贵子又如何,最后不还是会坠落到尘埃里的印象?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新闻里说是伍继红恰逢市场化就业政策、公务员考试面试没过、考研失败、英语六级落败,然后择业不利,最后选择打工与自己初中同学结婚,婚后在家育儿,遭丈夫背弃,再嫁,又生了五个孩子。伍继红最后成了被命运拨弄的一个人,一个无力主宰自己命运的人。
其实也不怪得其他人,一切都是她选择的结果,哪怕她安于现状、没有寻求改变,那也事她选择了不做选择。
昨天的选择,有了今天;今天的选择将成就明天。
家乡里的人都认为我们考到大学就可以改变命运的。为何这种事情没有发生在伍继红身上,没有发生在当年大学毕业的我身上。我们陷入了怎样的误区?为何如此不幸和无奈?
知识能否改变命运?我们寻求怎样的人生?
一、破除思维误区——考上大学等于优秀?
在前大学时代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成绩几乎意味着一切。好成绩就是优秀,默认思维是,好成绩就等于会做题,会做题说明你聪明,你聪明说明你优秀。
而实际上好成绩也可能是压抑自己去做题——反复去做题——跟着老师思维走。别问我怎么知道,因为当年的我就是这样。
我们像是被批量生产、定制的一样,怀揣同一个梦想:考上好的大学,学校越名牌越好。
我们双眼盯着外面的世界,却始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没有思考过自己是谁。为什么努力和奋斗。
考上大学真的不直接等于优秀。优秀也并非简单的成绩好或者会赚钱。这个误区必须要破除。
二、对自我身份归属迷茫
大多从农村地区考到大城市大学的学生过往成绩都一直很好。在家乡人眼中这些人俨然是优秀的化身,就像我,我是我们村少有的在读研究生的人,也是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人给你开路,有众多迷茫等着单枪匹马的自己去闯荡。
每年过年回家,我会被一遍又一遍的问,你们学校工作包分配吗?伍继红的时代都不分配了,可到了现在还会被一遍又一遍的问到这样相同的一个问题。我们会被奉承着,我们会被夸奖着,太多人觉得你很了不起。仿佛我们已经不再属于原生环境。
可我们在众多优秀同学堆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蹩脚的英语、课业一般、没有什么多余的兴趣爱好,就是一枚十足的土包子。我们也不属于这个新环境。
面对这样的文化冲击,我们成了孔乙己,成了那个穿长衫却又是站着的知道“茴”有四种写法的孔乙己。我们既不属于原生环境,也不属于新环境。夜深人静,只是觉得自己倍感孤独。
知识在今天这个社会对普通人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渴望改变命运的寒门子弟又意味着什么?
三、知识改变的不是命运而是价值观
我觉得对于抱持知识改变命运观念的家乡人还有以前的我的误区在于逻辑不好。为何?
知识不可能直接改变命运。因为知识如果要改变命运,必须经历一系列的推导才能改变命运。大致可以理解为这样的路径:知识——价值观——选择——努力——命运。因为拥有了底层知识,知道什么更好,什么更重要,于是产生了我们特有的价值观,从而我们做出了选择,并且凭借我们的努力,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说起知识改变命运的观点的误区,有一件有趣的事情,记得有一次和朋友聊天也谈到这个话题,她就回我,我不需要改变命运,我觉得现在挺好的。
所以,知识改变命运只是我们的误解,或者是部分人的需求。我们对待知识的正确态度,应是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价值观是啥,简单来说就是知道什么重要,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的能力(李笑来老师观点)。孔子说,三十而立,其实立的不是事业而是价值观。(来自陈少文老师观点)。
四、没有坚定价值观,人生会成为不确定性事件
伍继红现象,有人可能把问题归结为她的不幸,归结为她没有一个好的家庭出身,归结为当年公务员考试没过、考研没过。可换句话说,即使伍继红考上了研,她的命运又会如何改变呢?说不定还是落回了同样的窠臼。在我看来,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她的价值观不清晰、目标不确定。她还没有活成一个独立的、大写的人。她活成了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事件。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也曾事或者正在是这样一个活在运气里的不确定性事件。
我曾经两度高考,大四时也经历了考研失败、司考没过、公务员考试没过等失败经历,事实证明,你第一次失败,不代表第二次也会失败。你因为第一次失败,你就放弃不考了吗?如果你真的想做成某件事,那就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做成功。
最关键的是你真的觉得那件事情重要吗?你真的想做成某一件事情吗?在寻求成功的路上,天赋在价值观、方法论和努力面前太过逊色。比如拥有了关注长期的价值观就会忍受暂时的不好,会正确看待得失、会正确对待他人夸奖和批评、会正确处理自己情绪、会独立作出决策、会为自己的决策负责。这些难道不是比拥有书本知识、高分更重要的吗?
回望我自己走过的路,真的好庆幸。在我并没有特别清晰价值观的时候,我没有走上歧途,在我目标不够坚定,航向不够明晰的时候,我被风吹往一个还不错的方向。可这种幸运,却带着侥幸和悲哀的底色,因为不能够自己主宰自己。
五、高考后时代的迷茫
据我观察,高考之后会有成批的学生迷茫,一直迷茫到大学,到大学毕业、到研究生毕业。
我们突然有一天会感觉恍恍惚惚,仿佛自己很优秀,可为何我做很多事情就是没有动力?为何没有责任心?为何我不知道我自己要什么?
我觉得这些现象其实真的值得关注。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坑一个坑走过来,直到现在还在不停的跳坑,还没有完全走出去。高考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改变命运的结果,而是改变价值观的开始。
最基本的,受了这么多年教育、尤其是大学之前的教育,我发现大部分都不成功,而我们还误以为自己很优秀。例如:
我们其实不会阅读。(看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发现自己竟然还只是停留在小学识字阶段。)
我们对历史一无所知。(高中历史课本背得滚瓜烂熟也无用,可历史不等于历史书。)
我们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对数学的刻板印象是高中一堆无聊的公式,而在李笑来老师那里知道了概率的魅力,因为概率帮他明白了赌博的不靠谱性;我还从一位法学老师那里知道数学原来是一种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类型化思维。)
我们对写作感到惧怕。(自从没有了写作课,便不愿意再拿笔写东西。而忘了写作其实是一种与世界交流与自己交流的方式。)
我们对英语感到恐惧。(到了大学,我们就是为了过四级、过六级,考前疯狂背,考完后就扔在一边,平时也不用,就像我从初中开始学英语也有了十多年的英语学龄,可是英语不是让我感到喜爱,而是让我感到惧怕。)
我们对自己一无所知。(很多时候我们的脾气、我们的选择、我们的种种行为,我们自己都理解不了自己。)
太可怕了,我们学什么,怕什么;连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我们都怕。
上了这么多年学,其实我们还不会提问。(《学会提问》一书,就是讲如何提问的。)
我们还不会演讲。(市面上有一本专门讲演讲的书,叫《演讲的力量》)
我们还不会应对挫折。(一次受挫就垂头丧气,不敢正视失败,不敢正视不完美的自己。)
我们对健康的观念并没有树立起来。(我们拼命熬夜,有时为了看剧,有时为了赶论文。)
我们的逻辑很差。(大学生被骗的新闻也不鲜见。)
······最重要的我们没有学会爱自己(比如《欢乐颂》里的樊胜美)。
以上,所列举的话题里的我们并不是所有人,但不可否认至少很大一部分比例的人有这些问题。
高考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树立价值观,澄清认知误区的开始。我们一定要摈弃傲慢,虚心学习。
西塞罗说,只要一息尚存,就应该不断学习,自我提高。
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而是成为一个独立个体所缺乏的一切事物的学习,最主要的是价值观的学习,以此树立坚定的价值观。坚定的价值观不是可以一朝一夕获得的,需要我们反复学习认知,并且践行试错,然后总结,直至从浅认知融合为无形的潜意识,那才算是真正坚定的价值观。在我们初始树立价值观阶段,可以慢一点,需要多多重复躬身践行。
思考自己寻求怎样的人生,然后确定好航行的方向,我们才能在坚定价值观指引下不仅做好人生的解答题,更能做好人生的选择题。
以上,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