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有想法,跟我学…”
“不要。”
你继续十八、我继续顽固
朋友打电话声讨:“最近怎么人影都没了、也没见在群里吱一声,又忙着勾搭哪个小妹妹?”
我说:“沉迷工作无法自拔。”
不信?我也不信。
可是最近确实胃口不太好。嘴刁。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撩妹的时候碰上那种“我才十八,我永远十八!”的小妹妹便会突然没了兴致。
十八岁当然好了:年轻、充满活力、无所畏惧。
可惜。年纪大了、连喜欢的东西的变得需要“年份”,不然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味道。
看看无妨,却不愿意上手琢磨。
别误会,我不是喜欢广场舞大妈。
别用这么奇怪的眼神看我!!!
我不是说喜欢年纪大的!!!
我喜欢胸… 有味道、呸有韵味、有想法的!!!
十八岁好像少了点什么
离开学校这么久,老实说看到这些年轻的身影是羡慕又欣赏的。
当然,“永远十八岁”这样的玩笑话我也知道不应该较真。
别怼、我当然知道“永远十八”是网络热词。
可能我不喜欢的是“宝宝永远十八”这个词的意义。
即使它可以恰到好处的拒绝回答别人关于年龄的问题,即使它可能还含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年轻心态。
十八岁,几乎是所有人都向往的年纪,有人期盼他的到来有人追忆他的美好。
影视声文各类商家都把它翻来覆去的做文章。
可是。
你的十八岁真的有那么美好么?
相信作为一个普通人,十八岁的样子或许你已经记不清了。只不过商家所构造的虚幻的美好场景勾起你的YY。
甚至,你都没有思考过你十八岁到底是什么样子。大概……就跟他们说的一样吧。
少妇的魅力
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投资人。
年轻,身上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
那时候还是个雏,只不过在5A写字楼下的咖啡馆都差点吓到。
是他奇特的开场白让我放松下来:
“我跟你说,年轻人在这个地方别一开始就想着挣多少钱,抓紧时间多找几个少妇……”
WTF?我是不是碰到骗子。
“别笑,少奋斗多少年。
能在这个地方生存下来的人,还年轻就有那样经济实力的人…
跟他们相处你真的会学到很多东西,
这些东西再别的地方你很难学的到的。”
亲切、随和、看上去有些不正经。
或许对于一个商人这些都是伪装,但当时我能确定一件事:
这是一个很善于思考的人。
当然,我并没有真的去找少妇。
可能我的“顽固”那是后就无药可救了吧。
跑题了,回来说说我们的十八。
我很喜欢自己的十八,可是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
因为我不确定当初看似春风得意、肆意张扬的那个是不是真的自己。
后来才发现,十八岁少了的那种东西叫做——独立思考。
那位投资人让我学的,大概也是这些走在前面人的思考方式吧。
你不相信我,你才能成为我。
——尼采
为什么我没有去找少妇
思考!要有自己的思考!独立的思考!
❶质疑,是独立思考的第一步:
即使他让我感觉很亲切,即使他很帅,即使他可能会是我的老板并一定比当时的我牛一万倍都不止。
但我还是要保留我的质疑。
持保留态度是质疑的第一步。
❷适用性分析,是独立思考的一种深层加工:
是不是真的适合我、是不是真的对我是有好处的?
当我们尽力摆脱自身经历的束缚,【站在旁观者角度】,开始进行对事件本身的 “质疑” , 并【分析其对于不同人、不同情景的 “适用性”】时,“独立思考”的大门就被渐渐打开了。
❸谨防陷入刚愎自负的误区:
例如:“能让自己感觉良好” 是 禁锢 独立思考的最大“杀手” 之一。
他能让你感觉可以轻易击败对手而放弃思考。
讲道理,顽固都一套一套的,自己都有点忍不住佩服自己。
所以,经过慎重的思考。
找少妇的成功几率和风险系数,是我所不喜的。
并且,年纪并不能代表阅历和思考能力。(我还是去找有想法的小妹妹比较有意思~)
我们的父辈很多都是活成了他们父辈的样子,因为他们靠经验活着而不是思考。
投资人不是骗子、少妇才是
投资人的话并没有错,但只是某种意义上来说——少妇可能是骗子。
不窃喜于自己没有掉进独立思考的陷阱,因为可能我本来真的可以少奋斗几年。
So what?
我思考过后果。并且拿下了投资。
顺带的,偷拿了一下投资人独立思考的习惯。
我做了我自己想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