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下周的两场答辩,最近在整理这阵子零零碎碎的研究成果,慢慢地拼出一张朦朦胧胧的图景。虽然逐字逐句斟酌表达用词的过程很痛苦,但当这张图在我的脑海中渐渐清晰的时候,那种欣喜是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达的。回头看看大半年为这篇文章付出的努力,大多数都是对文章内容毫无贡献的无用功,顿觉得研究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需要用大把大把的时间去走遍各种各样的弯路,而能有这么好的条件在做这么奢侈的事情的我,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一年以前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平台这个领域,觉得有趣,却没有想到一年以后自己就对这个领域有了这么多全新的理解,从经济学理论到计算机技术,从学术界理论到工业界实践,从技术、设计、产品到市场营销、数据分析,慢慢理解下来整个链条,深深惊叹于现代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积累着这个时代多少精英多少智慧,迫不及待地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用最新的科技,生产最接地气的、能够影响身边人的产品、技术和思路。
第一次看follow的论文,深深地被Stanford教授的RES(Econ Top5期刊)的模型之优美和解释之精准惊叹。自己在复现和拓展模型的过程中,几个月陷于混乱的文献脉络和复杂的计算难题无法自拔,深深体会到一篇顶尖论文在思想上和技术上成稿的艰难。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苦读、苦索的过程中突然蹦出来的点点滴滴灵感,又让我经常产生一种Top5也不过如此的错觉。而我试图汇聚这些点点滴滴形成文章,却发现整张图里缺了太多太多角落没有被解决过。一开始我以为是我自己能力太弱,后来才渐渐发现,文献对于这个领域的理解远没有我以为的那么清楚,还有太多太多的问题其实是没有被解决甚至还没有被发现的。不知不觉中,我发现自己已经开始走在了这个领域的最前沿,真正的开始面对和解决根本找不到任何参照方案的问题。
因为自己的项目和研究,多了很多接触业界的机会,对自己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多更具体的理解。虽然业界在很多问题上有很多方法,可是在很多领域,所有人对于“为什么”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答案。构建经济学模型固然在很多时候显的奢侈和无用,但是经济学思想却在无数次地成为我在认识甚至解决这些问题的指南针,帮助我剥开一层层迷雾,一次又一次更接近真相一点点。
回头看看这三年做过的十几个项目,看起来没有什么明显的脉络,却在我走到今天这一刻回头看的时候,发现他们全都指向现在这个位置。两年的社会实践研究专车和短租,让我在这些市场刚开始发展就开始关注这些领域,因而对互联网经济有了很多认识;几年参与的许多老师的课题组或者和老师合作,特别是CPP的规模化外包项目,让我站在了一个从没有人有过的角度看到了整个学校的许多领域关注的许多问题,让我深深地意识到计算机技术在解决很多复杂问题的必要性,特别是基于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的对文本的理解;高中开始作为数个创始项目的合伙人或者负责人,给我积攒了许多相关经验;所有的经验都汇聚到CPP这个我这两年全力投入的项目,这个项目的发展,除了让我获得了很强的科研、数据和代码的训练强度,还让我接触了很多不同的人群和领域,甚至让我体会了科研项目、技术社团、外包组织、准公司等等一系列不同的组织形态,以及项目的主线直接和间接对于我的文章的支持,都让我受益匪浅。
写在文章完成度不到10%的这一刻,我的内心其实是无比沉重的。面临着各种倒计时,紧迫感变得越来越强。虽然别人总是评价我太拼,但是自己总是觉得自己多么奢侈地在浪费着大把大把的时间。然而我却不得不走下去。这是一场漫长的解决问题甚至是自我发现的旅程,有多长才能走完一个阶段我不知道,走向新的论文还是走向新的公司我不知道,但我还是会迈着沉重而孤独的步伐一步一步走下去。我无比确定这是我要往下走的路,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