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权势的智慧
主讲:姜鹏
在武则天登上帝位,达到自己人生巅峰期的时候,很多武氏家族的人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鸡犬升天。有很多人想通过武则天这层关系为自己谋得更大的权利,但是也不是所有姓武的人都是这么想都这么干的。
武则天时代有一个叫武攸绪的人,是武则天的堂侄,武攸绪的祖父武士让是武则天的伯父。武则天在掌握朝政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大量提拔武氏家族的成员担任要职,并且封爵。很多都分为王,武攸绪被分为安平王。
在公元695年,护送武则天封禅嵩山回到都城之后,武攸绪萌发了弃官归隐的念头,向武则天提交了辞职报告。
武攸绪的官职地位多少人梦寐以求,但是他却想放弃,这个也让武则天难以置信。她一开始是答应了武攸绪的请求,其实他的目的在于试探武攸绪他的真伪,说不定你是一个很狡猾的人,以退为进了?装清高。武攸绪在获得武则天的许可之后,毅然地辞去了官职,踏上了归隐嵩山的道路。
武则天的堂侄武攸绪这样的一个身份还在,但是却上了隐士生活。他经常收到武则天的赏赐和王公大臣们馈赠的物品,为了表示远离世俗这样一种决心,武攸绪从不使用这些珍贵的物品,任由他们埋没在尘埃当中。
武攸绪冬天居住在用茅草搭建的一个简单的屋子里面,外面刷一层花椒粉就用它来御寒。夏天干脆居住在岩洞里面,凉快,就像一个真正的隐士那样,为了解决生计问题,他便用之前自己是个王爷时得到的钱,买点田地,雇些老百姓耕种耕种。
武攸绪辞官归隐那年是41岁,他为什么放弃眼前精彩的人生,去过苦哈哈的饮食生活?那是因为武氏家族命运在历史变迁当中的跌宕起伏,武攸绪选择离开其实是一种智慧,是一般人无法具备的智慧。
武氏家族和李唐皇室他们之间的博弈可以说是残酷而血腥的。
武则天另外还有几个侄子,一个叫武懿宗,一个叫武三思,一个叫武承嗣。他们都是深深的卷入到了这一场政治斗争当中,李家、武家,这盘棋,它的收官阶段,就是我们前两讲讲的神龙政变,张柬之发动的,可以说是文武大臣突然发力连起手来废除,并且幽禁了年已垂暮的武则天,迎接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中宗李显复辟。紧紧围绕着武则天这根杆子往上爬的那几个追逐权势的武氏家族的子弟,你看看他们的命 运,首先第一个,武承嗣,早在武则天在位时期就因为过度热情的参与到政治斗争当中来,并且失败了,又愤而死了。武懿宗在唐中宗复辟的第二年,就被贬到淮州,就是今天的河南沁阳这一段,不久就死在那里了。武三思是在李显唐中宗复位后的第三年,第三年的一场政变当中被杀的,同时被杀的还有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名字叫武崇训,在唐中宗李显之后做皇帝的是唐睿宗,名字叫李旦,咱们以前也介绍过,他有一个儿子很有名的就是后来的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唐睿宗继位以后甚至还一度将武三思开棺,你看死了都不得安宁是吧?
唯独当年远离了权力斗争的武攸绪,他同时也远离了李唐复辟以后的这一场针对武氏家族的杀戮。直到武则天去世以后,武攸绪整整10年时间,足迹不下嵩山,就在嵩山上面。
公元708年,是武则天去世后的第4年,武三思武崇训父子被杀的次年,武崇训的老婆,也就是武三思的儿媳妇安乐公主,她是唐中宗的女儿,也死了。
当年 唐中宗自己的女儿守寡了,唐朝人其实思想还是蛮开放的,可以改嫁,嫁给了武承嗣的儿子,名字叫武延秀,这场婚姻唐中宗希望年高的武攸绪出席这一次婚礼。因为论辈分的话,它是唐中宗的表哥是吧?是小孩的表叔这样的一个关系,而且他名望很高,的确这个人非常的清雅脱俗,对吧?那么武攸绪如果下山来的话,唐中宗还为他特别准备了一些很高的一些礼节。
武攸绪这一次他下山了,为什么要下山呢?很有可能他看到整个武氏家族处在一个危机当中,所以他下来可能是想来稍微利用一下自己的声望,因为他是一个无所求的人,希望皇帝看在他的面子上,清洗起武氏家族里面的人的时候稍微手下留情,留几个活口,可能是处于这样的目的。
一贯心静如水的武攸绪,他下山了,但是推辞了所有唐中宗为他准备的特殊待遇。和朝中的这些权贵相遇以后,也就是问个寒暄,除此之外,一言不发,不说任何一句话,又过了两年,安乐公主真是倒霉,连着嫁的两个丈夫都是武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前面一个丈夫在政变当中被杀,那么第二个丈夫武延秀也是在一次政变当中被杀。
杀武延秀的人是谁?就是咱们前面提到的李隆基,当然当时他还不是皇帝了,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所以整个武氏家族的危机并没有被摆脱,那么你看武攸绪看样子是没有办法拯救这个家族了是吧?他只能管好自己,超难脱俗,至少能够让家族的血脉仍在延续是吧?唐玄宗继位以后,也不得不对这位表叔,唐玄宗管武攸绪得叫表叔,深表敬意。所以多次的让州县长官去慰问,不许外人侵扰他的清修等等。最终史书对武攸绪有这样一段评价。说武氏家族的武三思这些人贪图权势而死,因为武攸绪远离权力中心,所以躲过了一场又一场的腥风血雨,这是一种智慧,慎独的智慧。
武攸绪的智慧或许还影响了武氏家族另外一位后辈,这个人名字叫武平一,武平一的父亲名字叫武载德,他们跟武则天家的亲属关系应该是非常近的, 武平一比武攸绪更年轻,辈分更低一点,但是他也是在武则天掌权的时期就躲到嵩山里面去修炼去了。
唐中宗复辟以后,或许是为了调和李家跟武家的关系,让武平一重新下山来当官,武平一答应了。然而在《资治通鉴》中武平一仅出过两次场,一次是什么?一次他是主动要求唐中宗说降低我们武氏家族的待遇,我们不要这样高高在上了。
另外一次和唐中宗讨论如何建设和谐家庭,本来就是一家子,你杀我我杀你何必,所以这个应该是他对于激烈的权力斗争心有余悸是吧?那么本性恬淡的武平一虽然他不得不重新进入仕途,重新去当官,但是对权势仍然是十分忌惮的,始终保持着低调。
史书对于武氏家族的命运有这样一段总的评论,说这么多姓武的都是受到牵连,只有武平一因为自己的才华,而且非常谦虚低调,远离权力中心,没有被牵扯进去。
李隆基他发动的宫廷政变是公元710年是吧?这对于武氏家族可以说是最后一次全面打击,也是武延秀被杀的那一次。武则天时代最强盛的几支武氏的力量从此一蹶不振。反而是平静淡然、远离权势的武攸绪,武平一这两支得到了保存。后来武平一的孙子名字叫武元衡,一直到唐代中期唐宪宗的时候还做过宰相。
尤其是当巨大的利益,以天上掉馅饼的形式,毫无预期的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更能够激起人们非理性的贪欲。多少人像打了鸡血一样,疯狂哄抢,不问这个利益获得是否正当,然而时间总会让非理性回归理性。等到权势的高温冷却以后,再看看那些疯狂哄抢的人都得到了什么?杀头的杀头,灭门的灭门,何苦来哉?你不去抢可能还有一个好结局是吧?冷静远离,反而是这样,不曾在争斗的漩涡当中,激起过半点浪花的人,却能够让自己的生命平静的绽放。
所以你仔细的想一想,究竟是武三思武承嗣这样的人生更值得我们羡慕呢?还是武攸绪、武平一这样的人生更值得我们参考。这是自己心灵的灵魂之问,对吧?我希望这些故事都能够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人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