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个场景:
有一个小孩在练习弹琴,旁边有一个老师去问他:
老师:小朋友,我看你每天都在练钢琴,可是你每次考试的时候,成绩都不及格,你能不能解释一下原因?
小朋友:我不知道啊,我没谈都在练琴!
老师:那你一天练多少次?
小朋友:10次到20次吧!
老师:那你弹对了多少次呢?
小朋友:不知道,一次还是两次吧。
老师:你怎么练的呢?
小朋友:我就是在练啊,一直在练啊!
这样的场景你熟悉吗?我们一直在写作业,我们一直在做题,我们在跑步,我们一直在下棋,可是我们既没有成为学霸,运动健将,也没有成为象棋高手,为什么?
还有一个近两年发生的场景,你一定不会陌生:我们订阅了得到,喜马拉雅,樊登读书会,混沌大学,千聊,一块听听,小密圈······,以往的碎片化时间有了归属,我们不停地买,不停地看,不停地听,不停地读,最终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我们也没有成为知识达人,为什么?
因为我们做的是天真的训练。
我们只是埋头得在干,但没有进行有效的训练,而且,大多数人对训练存在三个误区:
误区1:练习没有太大的作用,能力受基因限制
我们常说:我方向感差,我不擅长认路;我不擅长数学;我的空间想象能力就是弱;我就是慢热;还有很多外界给我们贴的标签:你不适合这份工作;你不适合画画,吉他不适合你;这样的观点我们经常能听到!
事实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来改变自己,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心态,不要被外界洗脑,甚至被自己洗脑。
误区2:只要练习的时间足够长,能力就能变强
看到很多人在“得到”APP上面晒他们的学习时长,我看到一个最夸张的是已经学习了6000多个小时,每天的学习时间都在15小时以上,留心观察他的朋友圈你就会知道,然并卵!
事实上,训练时间的长短对能力的提高没有太大影响,没有正确的方法而反复去练习,会让我们停滞不前,并且使能力水平缓慢下降。
误区3:只要足够努力刻苦,就能提高成绩
我们成为一个优秀的经理,我要卖更多的产品,我要让团队更紧密的合作,那我就加倍的努力,这种想法不能说不对。想想我们上学的时候,一定有一个为了提高成绩,每天不停努力学习的人,但每次考试成绩并不是很理想。
事实上,除非你有专门的恰当的练习方法,否则即使加倍努力也不会有大的进步。
有效的练习不等于长时间的练习,不等于重复的练习,只有正确方法的练习才能真正有效。那什么样的方法算有效的练习?
有目的的训练!
回到开篇时的那个场景,假如小孩的训练方式是这样的:
小孩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比如说,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然后用恰当的速度填完这首曲子,只要不符合这个标准就去找原因,分析,并重新练习。
可以想象:如果这个小孩每天使用这个方法和标准来训练,他的进步会不会更快一点?
有目的的训练包括:
确定目标不断改进;
训练中必须专注;
有及时的反馈;
必须跳出“舒适区”进行训练;
跳出误区,跳入有目的的训练,再踏上刻意练习,你一定可以掌握自己的潜力,相信我,你并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