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趁打卡记录的机会,完成徐艳红老师布置给我的一个任务——“做一个打卡的经验分享”。作为教育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的一名学员,并有机会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从7月29日开始,坚持每天用文字记录自己所读、所思、所行、所悟,现已坚持了将近80天。在阅读写作课程连续打卡了六十天左右,深得网师人的信任,二十余篇的文章置顶或选为精华,这要感谢各位点评员的激励。
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说一下我的思路:
1.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发挥书籍的威力。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江河。
读李镇西老师的书籍,我记住了“四个不断和一片爱心”,不断阅读、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写作,和一片爱心。
新网师的唐朝霞老师、唐燕老师、林忠玲老师、郝晓东老师、朱永新教授,都是教育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的榜样,读着他们的文字,我不禁佩服他们,但我无数次地想向他们学习,坚持写起来,终于有那么一天,我在心里默默地下了一个决心,坚持写,写起来。
2.怎么坚持写下去?
刚开始坚持打卡的那一段时间,我看的都是关于写作的书籍,例如刘祥老师的《改变,从写作开始》,我知道了自己该从哪些内容入手,我尤其记住了,每一篇要瞄准课程、课堂和师生。记得我读到刘祥老师的《培养写作习惯的基本技巧》那一篇,刘祥老师说:“如果每天写不了1000字,那么,500字是否可行?100字总可以吧?没有人会忙到无暇写作100字的程度。”这是刘祥老师给我们最好的激励,也是最好的安慰。100字总可以吧?每次当我很忙很累的时候,这句话如一个精灵的影子一般,跳入我的心头,所以我就开始敲敲打打,不知不觉大几百文字就出现在屏幕上,而且,写着写着越有想法,越有灵感。
所以,就这样,我坚持了快80天了,一天都没有断开过。
另外一点非常重要的是,我总是提前一天写好文章,第二天发出去。大家都每天在打卡写文章,不同的是,我的文章都是提前一天写好的,这样的话,如果遇到有事的一天,我们依然可以从容面对,打卡不会断开。提前一天写,是坚持每天打卡的最好保证。
2.写什么?
作家余华说:“写作捷径就是一个字,写。”徐飞老师说:“要把写作当成日课,不要等待灵感,你只管在纸上快速奔跑,无须字斟句酌,写错字也不要紧,一边写一边哭也不要停,让笔快速地在纸上滑过。”
朱永新教授的写作保险,让我印象深刻。
郝晓东老师说:“把阅读和写作当做一种工作方式,把阅读与写作嵌入工作之中。”郝老师也给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值得我们下去好好研读。
童喜喜老师说:“写作起步阶段,不要看别人写什么。首先自己要成为自己的榜样。自己找一个自己喜爱的点(主题),开始有规律的写作。不会写就去搜索其他人围绕这个主题写过什么,自己对照学习、反思、再行动。”
王晓娟老师说,打卡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打卡让阅读更加深刻,打卡改变教育的行走方式。
看似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一些话语,却给了我前行的方向和希望,让我充分了解了写作的意义之后,我就为自己定下一条底线,哪怕是写得不怎么样,我也要做到坚持写。“写不好,你还写不坏吗?”这样的提醒已经渗入我的心底。
如果不坚持每天读书,我们的写作打卡内容就会了无生趣,所以为了完成打卡任务,我也被逼着必须坚持每天读书。每读到一句、或一段触动我的语言文字,我便将其反复读,反复咀嚼其深意,反复思考,将其思想精髓与我的教育实践工作联系在一起,写下我自己的思考与想法。
网师人都说,我们不是因为优秀而去做,而是因为去做了才会变得优秀。不管是否能变得优秀,我们也应该秉持一颗爱心,把阅读与写作当做一种生活方式,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坚持四个不停,让文字在岁月里静静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