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叫海莲·汉芙的潦倒美国女作家在《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看到马克思与科恩书店刊载的广告后,开始了长达二十年与大洋彼岸的英国书店的书信交流。
信中主要絮叨的是买书和卖书,最吸引我的是来去信之间一个人和一群人之间互相帮助、彼此温暖的点滴琐事——自掏腰包为店员们购买火腿面包等食品的潇洒幽默汉芙老小姐、为汉芙绣了一块美丽桌布的可爱邻居老太太、为汉芙寄去全家福,连有了新车都想分享给汉芙知晓的店员、永远彬彬有礼的店长...不得不说,这是一本让你嘴角随时会勾起笑容的书——即使它的结局让我的心情感受到了一些来自伦敦的潮湿和阴冷。
国内发行的版本,介绍都是这样的——“…海莲和一家伦敦旧书店的书商弗兰克之间的书缘情缘…这本书既表现了海莲对书的激情之爱,也反映了她对弗兰克的精神之爱…”但是,作为一名纵横言情小说世界七八年、总能一眼看出真正男主的“老人”,我仍旧不觉得她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可以被归为爱情,也许是我眼拙或保守,打心底眼不愿意接受精神出轨,但我依旧没有发现那种“唯有在黄昏下、古书间才翻寻得见的恋”。另外,只强调汉娜与弗兰克,对其他店员如诺拉、老马丁、博尔顿太太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毕竟她们也是这本书出现过很多次的人物,且,这本书名为《查令十字街84号》,私以为,书里讲的就是这家书店里发生的事,那么我们的眼光就不能仅仅聚焦于情爱之上。
书中汉芙老是抱怨美国出版的书籍生硬而丑陋或漫不经心,心心念念着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生活,她乐观幽默的笔触与另一名主要通信人店长的严谨绅士构成了意外的和谐,再加上不时出现的诺拉等人唠着的家常,这本书的感觉实在是像极了维瓦尔第的协奏曲,轻快,充满着生的喜悦。
书真的很薄,每一封信也是短小精悍,稍微长一点的可能就是汉芙的日常吐槽和唠叨,但她的那些抱怨也十分有趣——就像一个古灵精怪的芭蕾舞演员在台上轻灵地连续跳跃,脚尖每一次踮起都能让观众的微笑弧度大一点、再大一点。而当我像上了瘾一般一口气读到弗兰克先生去世的那一段时,才恍然发现,二十年只不过一瞬。但这些信件构建起的桥梁,却让现在的我们也能走一走,感受一番旧时代与新生活的不同。
海莲寻古书,而我看的却是海莲可能最厌恶的电子版,但她拿到那些救赎的喜悦我却是能勉强感知一二的。当时的美国印刷与英国古书的矛盾,可能就与现在的电子书与纸书的矛盾一样,总有人担心纸书的灭亡,但我宁愿抱着乐观的心态看待纸书的发展——当我们的手、眼、心真正感受到了仅有纸书才拥有的细腻温暖时,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喜悦,可能还会有与古时灯下读书人际会于同一时空的莫名恍然——尽管这些可能是仪式感所带来的“副作用”,是感官对大脑的欺骗,但不管怎样,我愿意被欺骗,也愿意被副作用所控制。
真希望汉芙能够去到的,是那个店长店员们都还在时的马克思与科恩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