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正面管教/第二天/第二章打卡】
第二章着重讲解了基本概念。
正面管教理论提出人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今日践行:
说说今天晚上儿子打他爸爸,他爸爸教育他,他嬉皮言笑似乎没解决。
事后我蹲下来,和善的对儿子说:“妈妈知道当时你很高兴,就拿充电器的绳子打爸爸。可是不小心打到爸爸了爸爸疼了,不开心了。爸爸就会生气了,就要来吼你,对不?”
儿子笑眯眯的不语。
我接着说:“爸爸吼你教训你罚站,告诉你错了,你心里应该也不好受吧?”
儿子也不语。
然后我说:“你想想本来你是很高兴很兴奋,但结果却不开心了,是不是很奇怪?我们试试下次玩玩具的时候要注意不要伤到自己和别人会不会更好?”
儿子不语,始终笑眯眯的。
我相信儿子多少还是明白一些了。
问题
-
“贏得”孩子与“贏了”孩子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回答:所谓“贏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贏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这需要大人给予孩子大量的鼓励,并要花时间训练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这两种品格都非我们所愿。而“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
什么是“贏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想想孩子让你觉得你受到了挑战的一个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怎样使用这些步骤?
回答:贏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 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 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驟,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 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 你必须具备哪些重要态度才能有效地进行正面管教?*
回答: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你决定要赢得孩子的合作就足以为你带来积极的感觉。经过头两个步骤之后,你也已经贏得了孩子。等你进人第三步时,孩子就已经能听得进你的话了(哪怕是你以前说了多少遍,孩子都听不进去的话)。第四步肯定会很有效果,因为你已经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的气氛。
- 你必须具备哪些重要态度才能有效地进行正面管教?*
-
成为一个“社会人”是什么意思?
回答:孩子是社会人人的行为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事,是以他们怎样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们为基础的。记住,孩子随时随地都在做着决定,并形成着对自己、对世界以及对应该做什么才能求存或成长的信念。当他们“茁壮成长”的时候,他们就在发展着“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见第1章)。而当他们处于“求存”状态的时候(努力地想如何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大人通常会将其看作不良行为。当你能够把不良行为看做是孩子们的“求存模式”的时候,你对不良行为的看法是否就不一样了? -
引导所有行为的首要目的是什么?
回答:行为是以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想要达到的目的为基础的。首要的目的就是归属。孩子对想要达到的目的并没有清醒的意识。有时候,他们对于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想法是错误的,并且其行为方式所达到的效果往往与其目的背道而驰。比如,他们想要得到归属感,但他们为达到这一目的所做的努力很笨拙,其行为就会惹人讨厌。这会成为一个恶性循环。他们的行为越是惹人烦或生气,他们就会越急迫地追求归属感,因此也就越发令人讨厌。德雷克斯解释说:“孩子们的察觉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差。”孩子们并非是存在这一问题的惟一群体。下面的情形就是这种状况如何开始的一个好例子。 -
为什么孩子的行为和他们想要达到的首要目的常常背道而驰?
回答: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
行为不当的孩子以其不当行为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回答: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它们抱有错误的想法。”当一个孩子的行为令人讨厌时,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对大多数大人来说,很难不去在意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且很难记得其背后的真实含义和信息——“我只是想有所归属”。理解这一概念,是大人更有效地帮助行为不当的孩子的第一步。这有助于你成为“密码破译者”。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请你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记住,虽然孩子并不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密码信息,但当你处理她的隐含想法,而不是仅仅针对其不良行为作出反应时,孩子就能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了 -
如果我们牢记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我们的行为将会有些什么变化?
回答:牢记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你对不良行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而且,仔细审视一下是否是你的行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无所归属或没有价值,也会有帮助。 -
什么是社会责任感?为什么让孩子培养社会责任感很重要?
回答:它是指一个人真心关心同伴,并且真诚地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年轻人不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员,学知识又有什么用处呢?德雷克斯常常说:“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能做的事情。”其原因就在于,如果我们替孩子做的太多,就剥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他们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的照顾,或者他们“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 -
阿德勒所说的平等是什么意思?
回答:平等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阿德勒所说的平等,是指所有的人对“尊严”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
11.* 为什么羞辱在正面管教中没有立足之*
回答:大多数成年人都能够接受孩子们和大人具有同等的价值。这正是为什么正面管教摒弃羞辱的原因之一。羞辱与“平等”和“尊重”的概念背道而驰。 -
错误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
为什么勇于不完美很重要
回答:我们从小得到的教育是要为犯错误而羞愧。其实我们都不完美。我们需要达成的是,要有勇气改变我们对“不完美”的信念。这是最令人鼓舞的观念之一,也是在我们的社会中最难达成的观念之一。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可是每个人都在这样要求自己和别人——尤其是孩子。 -
为什么教导孩子犯错误是学习的机会而不必为之羞愧,会是件很有价值的事情?
回答: 不娇纵,而且不需要以降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为代价能真正激励孩子做的更好。那就是,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犯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要是我们能听见一个大人对孩子这样说话该有多好:“你犯了一个错误,太好了!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我说的确实是“我们”。在孩子犯的大多数错误中,我们都难辞其咎。孩子的很多错误是因为我们没有花时间训练并鼓励他们。我们常常激起孩子的反叛,而不是令人鼓舞的进步。我们要做勇于接受“不完美”的榜样,以便孩子从我们身上看到犯错误确实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
什么是“矫正错误的三个R”?请讨论
回答: - 承认(Recognize)——“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
- 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 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
什么是开启所有心灵大门的钥匙?请讲述一个你和孩子发生矛盾的具体事件,并设想如果你当时以传递爱的信息开始,情况会有什么不同。
回答: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