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退休的张老师,交来一份办公室存档的《回忆录》,从她朴素的文字里我看到了师者风范,也看到了我们曾经一起战斗过的岁月。
想起很多年前为她写过的一篇文章,找出来再读,依然为她骄傲,为她感动。这只是一位普通老师的日常,却能很好地诠释为师者的一生:平凡的也是有意义的一生。
【点亮心灯
——张爱玲其人其事
享誉中外的作家张爱玲曾经说过:教书很难——既要做戏,又要做人。
“教书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老师要有责任心,教学生求知做人的责任心!”我身边的老师张爱玲却这样说。
我所认识的张爱玲老师,她是生活里的普通人,是桐城市双铺初级中学——一所普通乡镇中学——的一位普通数学老师。
她说的是最朴素的话,做的也是最普通的事。在家服侍八十有几的婆婆,在校备课、上课、改作业。
以前,我一直认为,张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普通人,不知道上网娱乐,不知道扎堆聊天,不知道生活情趣。但是近几年,随着跟张老师越来越多的合作教学,我不禁对张老师的“普通”有了新的定义。
记得去年国庆长假,人家出门旅游,张老师却住进了市医院。
医生对她吼:“为什么不早来?如果再晚点,后果有多严重!你知道吗?”
张老师一脸无辜地解释:“没有假怎么来?每天放学后,我都去学校附近的镇医院输液了呀,五六天了,以为是神经性偏头痛。哪知道是耳膜带状疱疹啊?”
其实,我知道,张老师还有一个更直接的理由,那就是不想耽误一节课,不想少批一次作业。事情的后续发展,果然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那次长假结束,复课第一天,上午第四节是数学课。九点左右我打电话给张老师,想告诉她,让她安心养病,她的课由我来安排。出乎我的意料,还没等我这些话说出口,张老师就告诉我,她正在学校旁边的镇医院输液。怎么又到了曾经给她误诊的镇医院?带着疑问我赶到镇医院去看望张老师。
在输液大厅出口的地方,我就迎面遇见了急匆匆往外走的张老师。
还是那样干净整齐的短发,还是那样朴素简单的衣着,只是脸色微黄,一只手还按在另一只手背输液扎针眼的地方。
一见到我,她就说:“第四节是我的课,药液输得太慢,我着急,直接将针头拔掉了,大概还剩有小半瓶。”
“啊?现在不是才九点多嘛?离第四节还早!”我想将她拦回去。
“学生假期做的一套作业,我要赶在上课之前改掉。”
“别不顾身体呀!怎么又到这里来输液?”我真的不知对她说什么好。
“刚开始是很严重,后来对症下药,三四天就有了显著疗效。昨天,我没办出院手续,偷偷地从市医院里溜回来。临走前,悄悄地将输液小药瓶上的标签带出来了……”说完,张老师竟孩子气般得意地笑了。
我最可爱的张老师,是什么,什么让您这样执着?仅仅为上一节课?
时常标榜自己爱学生、爱三尺讲台的我,第一次在您面前感到惭愧!您让我看到了我“爱”的浅薄。脆弱的我,每每不舒服,哪怕是小感冒,虽然坚持上课,虽然不到领导那儿去邀功,但定会在学生面前来请赏,用带病上课塑造自己光辉的形象。可是您,那次生病,除了我——您所授班级的班主任——知道,没有一位领导,没有一位同事,也没有一位学生知道。
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的,孩子的心灵是澄澈的。纵然张老师一直这样,默默无声地奉献着自己,但她教学生求知、教学生做人等诸多寻常小事,还是一一飞进了学生的周记本,成了学生写良师的必选素材。
还记得那个星期一的早上,我翻开学生们的周记本,满眼看到的都是“感动”两个字!
原来是因为一节数学课,原来是因为张老师。
张老师由于感冒严重,嗓子哑得厉害。自然,因病请假于张老师是奢侈的一件事。所以那节数学课上课之前,张老师哑着嗓子跟同学们说:“实在抱歉,这节课只讲三个小题目,讲过以后大家自习。”一开始,有同学还因为张老师那怪异的发声在下面偷偷地笑,但是随着张老师讲了一个三小题,又一个三小题,同学们变得越来越安静,连平时最调皮的学生,也都乖乖地坐在位子上认真听课。谁也不忍心发出一丝声响!谁也不忍心打扰正沉醉在课堂里声音沙哑的张老师!
……等张老师发觉自己嗓子受不了的时候,离下课时间只有五分钟了。
那一次,点亮在学生周记本里的,全是张老师敬业与忘我的形象!我又一次被我们的张老师深深地震撼!
原本,劳模、标兵,那都是电视荧屏上的光鲜形象,似乎离我们很远。可是我们的张爱玲老师,用她的“言行”,向学生诠释了“普通”真正的要义!向我们展示了劳模、标兵平凡而又温暖的内涵!宛如一位掌灯人,虽没见她说什么豪言壮语,但只见,每一个有缘经过她身边的孩子,都能在不经意间,将心灯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