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王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君主。评价有作为,就是说明他很能整事。凡是有能力想干事的人都是比较有主意的,不会受人摆布。嬴驷就是这样一个人。
商鞅是幸运的人也是悲剧的人,说他幸运在于他在他所处的时代,兜兜转转最终是找见了那个能让他一展抱负的地方。以前我记得有人采访雷军,什么是成功,雷布斯说,聪明和勤奋是成功的前置条件,但是不是说有了聪明和勤奋就能成功,关键是要找到那个风口。商鞅就是那个比较幸运找到风口的人。
商鞅也是贵族之后,卫国国君的后裔,年轻的时候在卫国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很欣赏他,死前向魏王推举了商鞅,但是魏王不用他。商鞅后来才到秦国去。所以商鞅年轻时候也是郁郁不得志,那个时候秦国并不是他的首选,可以说不是大多数有志之士的首选,因为秦国很小,也很偏远,国力很弱。商鞅也是没办法了,别人都不用他,她只能去秦国碰碰运气,没想到和秦孝公不谋而合。所以商鞅是幸运的,较同时代的很多人来说,他有了赏识他的君主,而且给了他施展的天地,让他留名千古。
商鞅也是比较悲剧的人,他的悲剧是时代造就的,最终落的车裂的极刑。秦国变法图强的核心是什么,鼓励耕战,抑制商业,打击贵族,这些都是表面,变法和核心是中央集权。把原本散落在各个贵族氏族手里的权力收归国君。秦孝公是比较有理想的人,奈何手里没权,想干点事情干不成。所以他放权让商鞅去变法,通过一系列变法措施,增加了人口,提升了秦国战力,秦孝公也落得了实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商鞅和秦国旧势力的矛盾达到了极点。再加上新发严酷,百姓畏惧,使得商鞅不得人心。
秦孝公死后,嬴驷原本作为旧势力的代表,享受了变法的成果,立马就对变法黑转粉。尤其是在废公称王以后,嬴驷作为国君真切的感受到了变法带来的权力美味。但是他面对的仍旧有两个问题,第一是旧势力对变法的抵制。第二是商鞅本身的存在。如果无法解决这两个问题,那新得来的王位也是不稳的。
变法后商鞅地位很高,因为新法严酷,大家都畏惧。畏惧和拥戴是完全不同的。大家畏惧商鞅,是因为没有办法改变商鞅的新法。而不是真的畏惧商鞅这个人。这时候的商鞅是符号化了的新法。
另一方面变法切实的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原本秦国的氏族和大贵族都享有很多特权和政治利益,因为新法的推进,打破了这些人的利益基础,所以他们是坚定的反对新法。
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在商鞅身上,所以商鞅就悲剧了。
其实商鞅要保全自身是可以做到的,他原本有机会逃走,但是自己又回来了。真正的狠人,就是对自己也狠。商鞅没有逃走估计是想清楚了,如果逃走,矛盾就无法调和,最终可能导致变法失败。自己死,确保了变法的彻底成功。后来事实也证明,没过几年嬴驷就给商鞅平反,把旧势力一举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