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禅修课,正式开课前,老师告诫我们:“你们要特别注意到一点,上课学到的知识,是用在你自己身上的,而不是别人。”
我心里一震,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从去年开始,我开始关注人际关系,看了一些关于人际沟通、身心灵方面的书,书中的观点和方法让我耳目一新,合上书,我仿佛找到了人际沟通的法宝和钥匙,兴奋地跃跃欲试。但是回归到实际生活中,非但收效并不大,反而更苦恼了。
比如和男朋友一起看综艺节目:
我:你有没有觉得这个节目要是加一个XX环节会更接地气。因为……
还没等我说完,
男朋友:不是,加这环节不好。应该……
我:“别人说话时你怎么能打断,而且你这是批判,人不能随意批判他人你知道吗,你这是不懂得包容和尊重!”
然后,我俩就开始了激烈的辩论,争吵得比我看书以前更凶,爱情的小船说翻就翻。
为什么越来越凶了呢?因为我看了沟通方面的书籍啊,我对男朋友的问题察觉得更为敏锐,更能够对号入座,对他的评判能够更加有理有据了。
不知不觉间,在沟通中,我将这些书中的知识悉数用在了别人身上,对照别人的言行,查找出别人的问题,评判别人的对错,最后得出结论:这个人都不懂得人际交往,是他不对!
于是,我看的那些书成了一面面只照别人不照自己的镜子,人际沟通中的那些技巧变成了一个发现别人问题的放大镜,放眼望去,周围的人都有问题,他们的沟通方式统统都不合格,他们全都是傻B。
然而,我看那些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发现别人的错误,显现自己的高明,还是为了改善关系、解决问题?
直到上这堂课,我才恍然大悟,看的书也好,学的知识也好,只能用于剖析自己,反省自己,改变自己,这才是我们看书的意义所在。学以致用,用的主体是自己,用的对象也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