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拾遗”,是我最喜爱的公众号,没有之一。因为三观投合。
现在,“拾遗”不仅仅是我最喜爱的公众号了,她(有人对我说,凡是你喜爱并敬重的对象,都可以用这个“她”来指代)也是我最敬重的公众号了,也没有之一。
因为今天,我亲眼见证了她的血性。
(二)
“拾遗”今天的更新是一篇战斗的檄文,也是一声冲锋的号角——
《致国馆:你这不叫抄袭,你特么叫复制》。
今天的“拾遗物语”是:向那些始终坚持在一线、无耻抄袭拾遗稿件的人开炮。
在这篇文章中,拾遗说抄袭拾遗稿件的公号越来越多,有一个号,90%的文章都照搬自拾遗,拾遗一忍再忍,已忍无可忍,曾不得不发出警告:
以前抄袭拾遗稿子的公号,既往不咎,不点名了,以后再有发现,绝不手软、绝不轻饶,不管你是多牛逼的大号,不管你的后台有多硬,我们都死扛到底。
警告发出后,一些公号还是照抄不误,这回,是“国馆”。
拾遗接下来列举了国馆抄袭的证据,并在文章结尾写道:
“你既然耍无赖,那就别怪我无情,我先在拾遗曝你的光,接着,再和你打官司。我不管你有多著名,也不管你后台多硬,这事,拾遗死扛到底。”
拾遗还“特别警告一个上千万粉丝的读书类大号,你旗下有的签约作者经常洗拾遗的稿,再不收敛,我就给你点‘甜头’尝尝。”
(三)
拾遗此举,我感到特别能理解,因为拾遗一贯传递的价值观就是正直、正面、正气,只不过现在我们看到她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而已。
在我看来,拾遗是代表所有坚持原创的作者发声。我也是原创作者,除了写作水平和知名度不同之外,本质上和拾遗没有区别。像我们这样踏踏实实坚持原创写作的作者千千万万,虽然未必都遇到过抄袭,但我感觉大家是一体的,拾遗要维的不仅是拾遗的权,也是所有原创作者的权,因为尊重原创的环境一旦被破坏,每个原创作者的利益其实都受到了侵害。
在看到拾遗今天的文章之前,我觉得自己太天真了,竟然对那些所谓上千万粉丝的大号毫无保留地心存敬意。现在,事实教育了我——有些光环,虽然看上去耀眼,但那是虚假的。
写到这里,我想起《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里的一段话:
“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做正直而纯正的事情。”
抄袭拾遗的人,那些上千万粉丝大号的所谓“签约作者”,他们曾是我们羡慕和学习的对象,甚至是我们崇拜的偶像,他们每天发表文章挣取稿费,解决了生计,他们在文章里宣扬“正直而纯正”的观念,但是,突然有人告诉我们真相:那些文章,是抄袭而来的,其实是别的原创作者在宣扬“正直而纯正”的观念。
作为抄袭者,他们的行为却既不正直,也不纯正。他们不仅侵害了原创作者的权益,更欺骗了我们这些读者。我为他们感到脸上发烧。
他们自身肯定是有潜能、有才干的,否则,凭什么签约?可惜,他们的人格,却被金钱被生计拉得很低很低。
他们有潜能、有才干,却不肯踏踏实实写原创作品,却去走抄袭这条来钱快又省力的捷径,他们必然会遭到这个世界的惩罚。
(四)
说到走捷径,我想起最近热播的连续剧《猎场》里的郑秋冬。我追了这部剧,也写过剧评。郑秋冬就曾热衷于走捷径,他搞走私,干传销,搞冒名顶替,最后统统遭到了惩罚。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郑秋冬制造假身份混迹于高端商务区这件事。就像罗伊人说的那样,这种事情,怎么可能瞒得过去?你过去几十年的人生,那不是空白,你在北京,随时可能遇见熟人。
结果,郑秋冬果然轻易就被熊青春看穿,并敲诈了他20万元。随后不久,也很快被公司识破他的假身份,最后,将他揪出来,赶出了公司,并将他列进了黑名单。
同样道理,抄袭拾遗文章的人,每次抄袭,或者叫做洗稿,就如同冒名顶替一回,而拾遗是一群大活人,怎么可能一直容忍你一直无耻地冒名顶替下去?所以,露馅也是必然的,只是个时间问题。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这是多么显而易见的道理,可是,抄袭者为了眼前的利益,却放弃了对正直而纯正的人品的坚持,这是多么愚不可及的举动。
(五)
在拾遗文章的留言区,我看到有人提到新媒体编辑行业的潜规则:“文章都要自己写吗?其回答是找些同类型文章东拼西凑即可。”
真是环境塑造人,也毁坏人哪。
谨以此文,向有原则、有血性的“拾遗”致敬,并与坚持原创拒绝抄袭的写作者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