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及保肝,很多人第一感觉就是反应到“脂肪肝”“酒精肝”,所以血脂和酒对肝脏的损伤几乎是公认的,那么中医里如何看待饮酒的?酒与肝又有什么联系呢?“饮酒伤肝更伤脾”的说法从何而来?
中医讲的“肝”与现代医学所说的“肝脏”不是一码事。现代医学认为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器官,过量或长期饮酒自然会导致肝脏损伤,而中医认为肝是主疏泄和藏血,与情绪、消化和血液循环密切相关,酒精代谢的主要承担者是脾。
中医认为,酒能活血通脉,引行药势,增进食欲,消除疲劳,陶冶情志,使人轻快并有御寒提神的功能。虽然少量饮用低度白酒或米酒可以扩张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对循环系统及心脑血管有利,专家建议少量饮酒对人体有利。
但酒属醇甘厚味,性质温热,过量或者长期饮酒就会影响脏腑功能。其后果:一是戕伤脾胃,耗竭阴液。脾胃功能减弱,病人则会出现进食减少,腹部胀满,大便稀溏及食物不消化等表现;进而影响到气血的生成和脏腑的营养。所以“酒鬼”往往面色萎黄或黧黑、身体消瘦、四肢疲乏无力,日久肢体发抖。
二是酒醴久积胃肠,可以酿湿生热,蕴毒成脓。意思说长期饮酒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容易合并感染。譬如酒糟鼻、口腔溃疡、皮肤化脓菌感染等。严重者若嗜酒无度还可影响肝胆疏泄,可成酒癖;或湿热下注,可成酒痔;或嗜酒过度,易成酒劳;或影响胆胃通降,甚则黄疸发作。
可见即使在中医领域,保肝大法也依然要“限酒”哒。
——每天学点中医@201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