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们在计划和家人旅行时,都充满了憧憬:
去新鲜的环境,欣赏美丽的风景,看不同的人,读到不同的故事,暂时放下一切责任,修复、提升亲密关系。
如果真的这样,那旅行一定是充满新鲜和喜悦的。
可是,事实往往不是这样。
就像每个小长假一结束,#旅行七天和老公吵了五次#这样的话题,马上会登上各个社交媒体的热搜。
一位网友分享了和老公出游的糟心经历。七天内,她和老公发生五次较大争吵,原因包括:男方把手机弄丢焦躁故意找茬、男方不听劝阻高价买纪念品、男方拍照技术不佳、晕车难受却被捉弄等等。
这位网友的吐槽,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共鸣,太多人感同身受,认为自己有着同款老公(老婆)。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约80%的情侣和夫妻,曾经在旅行中都爆发过不止一次的争吵,其中约20%最后双方都不欢而散。
其实不仅情侣、夫妻,即使和父母、孩子一起旅行,成员间也极容易发生争吵,打破了我们心中憧憬的“放松之旅”。
这是偶然,还是问题发展的必然?
下面,我们粗浅探讨一下旅行冲突产生的原因、积极的作用,还有应对的策略:
首先聊聊旅行冲突产生的原因,可以简单分成“显性”“隐性”两个方面吧。
比较“显性”的方面,包括:旅行打破了我们的“舒适区”。在平常生活中,我们有一套和家人常用的相处模式,比较默契和稳定,比较舒适。但当我们进入了新的环境,经历新的事物,这种“舒适感”马上会被打破,我们需要立即适应。这种适应过程,本身就会引发不安和紧张,然后不自觉导致冲突。而且,旅行破坏了我们的“私密感”。旅行强迫我们“朝夕相处”,家人间要时时刻刻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玩在一起,可能和我们平时的相处模式有很大不同。大部分人对独立的空间有很强的需求,但旅行很难满足,这也会变成冲突的导火索。然后,旅行无法兼顾每个人的“个体期望”。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喜欢和讨厌的东西,比如孩子更喜欢游乐场,老人更喜欢博物馆,年轻人更喜欢冒险刺激,中年人更喜欢舒适放松,而旅行往往没法满足每个人的期望,大家可能会产生失落、被忽视的情绪。
然后,重点聊聊“隐性”的方面,也就是冲突的“底层逻辑”:旅行会重新唤起、放大曾被抑制、被忽视或被创伤的情感和需求,破坏了我们的“防御体系”。
也就是说,旅行就变成了一枚“放大镜”和“激发器”,在我们面临新的挑战、压力和不确定时,它让我们原有的“防御体系”失效,或者向着不可控方向发展。
比如加剧“投射”“否认”,旅行会让我们把一些焦虑和紧张,误认为是对方的原因造成的,由此产生冲突;
比如加剧“压抑”,因为环境变化引起了不适,导致我们更深的压抑,因此拒绝沟通、拒绝配合,变得消极被动;
比如加剧强迫控制,因为外界环境的不再可控,而我们迫切想要重新控制局面,所以更加强硬逼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按自己说的办。这样往往会产生激烈的对抗和权力争夺。
不过,旅行中产生的冲突,还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
毕竟,日常的生活太平淡而有序,有些隐藏在亲人之间的问题,确实需要一些脱离日常的事才能体现出来。
而旅行,能很大程度上暴露出一个人性格和生活习惯上的优缺点,所以,是考验家人感情的试金石。
这种考验,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情绪、需求和常用的应对模式,如果能借这个机会,进行很好的反思,那对自己的心理成长,和亲密关系的促进,都是极为有利的。
最后,我们聊聊冲突的应对方法。其实我认为,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就已经解决了90%的问题。
对于应对冲突,每个人的方法各有不同,只要主动寻求解决,方法一定不会差:
比如,遇到问题更加开放性地沟通和倾听;
比如,清晰表达自己的期望和关注;
比如,更加尊重对方的想法和需求;
比如,提前计划和协商,给对方参与发表意见和做出贡献的机会;
比如,在旅行中适当地寻求一些个体独立的空间等等。
做个总结。心理学家罗兰.米勒认为:“每当我们的动机、目标、信念、观点、行为妨碍到别人,就会产生冲突。”
家人之间也是如此,很多矛盾的产生,是因为我们只看到对方身上的问题,而忽视了自身原本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在旅行中,感觉到烦躁、不安、愤怒时,请先观察、反思自己,然后静下心来彼此沟通,互相理解。这样不仅不会让冲突发酵,还会变成提升亲密关系的利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