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过一篇文章《最大的麦穗》,文章讲述的是苏格拉底让弟子们从一块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的故事。可以说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其实趁早结婚的关键也在于找到那颗最大的麦穗,找到那个能让我们心满意足的人。所以我认为,趁早找到自己想要的人很重要。
当下很多不想踏入婚姻殿堂的人都会以没找到合适的人为借口而对父母进行推辞,其实在我看来这可能并不是一个借口,因为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其实并不是一件易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诱惑很多。“包养”与“被包养”这两个词在过去曾经是两个敏感词,但现在这样的人不仅很多,甚至还不以为耻,而这样的人往往兜兜转转也没有找到那个合适的人去结婚。
最近上课的时候认识了一个男生,他和他的女朋友是在高中的时候认识的,感情一直很好,但是高考过后他们两个去到了不同的大学、不同的城市。女孩曾经因为怕他们两个感情变淡而对男孩说:要不咱们两个就报一个学校,要不咱们两个就分手。最终男孩决定每个学期飞两次到女孩的学校去找她。他们仅依靠着一年少有的几次见面,依靠着电话、视频,依然坚定地在一起,如今他们都已经大三,决定毕业就结婚。
都说学生时代的爱情只是打打闹闹,但是他们度过了高考过后的分别,平稳度过了三年的异地恋生活,如今他们打算毕业就结婚。或许他们如今在经济上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还要依靠父母,但是幸运的是他们在最好的年纪找到了相同频率的人,或许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分,但是这其实也是双方共同努力的成果。
想要达到相同的频率,就需要双方都要努力进取,而不是一方努力而另一方就等着对方来养活,更不是双方都不思进取。这次这个男孩和这个女孩都来到了这次的Summer School,即使双方的专业不同,但是两人虽然在不同的学校,但是还有机会一同来到同一所学校来学习,这也肯定是两人努力的结果。如果双方在思想、精神上都不能对等,那么更别提在物质上了,渐渐地双方就会产生间隙,产生隔阂。所以只有两人看待事物的视角相近,才能更好地相互交流,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相同的教育,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而且趁早结婚也意味着要开始承担责任,敢于如此年轻就打算承担起一个小家庭的顶梁柱的责任,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有这个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也能看到这样的人的存在,他们往往匆匆忙忙地结了婚,但却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将要承担的责任,从而导致了一场悲剧,这样的趁早反倒不如没有。
所以我认为趁早结婚是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去培养。如果我们足够幸运能恰好遇见那个对的人最好,如果没有这个机会我们也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内在与外在,让自己有足够的资本能够吸引到对的人的注意,在以后的道路上也不懈怠,并在双方有相同频率的基础上,更要有能承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的能力,只有这样,趁早结婚才不是过错,而是一段美好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