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8《创业从0到1》笔记2

个人的品格、修养、意志、权利、权威、学识、职务、地位等多方面因素产生的感召力、吸引力就是领导者的魅力。领导力会给企业家的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能让人产生敬佩感,促使人们模仿、追随。有许多公司面临倒闭,最终员工与老板一起攻克难关的例子有很多,其中老板的魅力功不可没。 学识修养,都需要时间的沉淀,我仅仅谈谈老板的形象问题。自从公司成立以来,节假日之外,如果我没有出差,我都准时出现在公司,出席员工们的晨会,并不一定是亲自主持。而且,无论在家是什么形象,一旦决定要去公司,我会在离开家时穿上得体的职业装,绝对不给员工邋遢随意的印象。 另外,我的员工都知道我时间观念强,最反感拖延。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今天该完成的事情,如果拖到明天,无论多早,都已经迟了。

维克心得: 老板的风格就是一个公司的风格,老板的行为与心态,就是员工的行为与心态,老板邋遢懒散,怎么能让员工严谨整洁?说得更严重一点,老板的形象也是企业的“名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成败,知道了这些,你还会忽略自己的形象吗?

第四章 放弃很容易,同时也意味着失败

1.坚持前,请确定好努力的方向 创业就应该做一件天蹋下来都能够赚钱的事情。 ——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李嘉诚 据一组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尤其是开始创业的企业,能坚持到3年以上的不超过10%,而创业的失败率逼近90%。为什么我们的创业者“出师未捷身先死”,其中有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就是我们单凭一腔热情去创业,而没有去做深入的思考:我们今天创业了,明天我们的企业是生是死?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仅不能回避这个问题,还必须要有一种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的思维习惯。 为什么我们要这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大环境、我们所处的领域,可能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如果我们不深思熟虑,不想远一步,我们可能过了今天,却熬不过明天。我们要问自己,如果明天企业死掉了,是怎么死掉的,是死于谁的手?这绝对不是耸人听闻,是企业家每天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虽然我每天晨会时,都给员工们灌输“正能量”,让他们对公司有信心,愿意把自己的成长与公司的成长结合在一起,但是作为一个企业主,我内心却充满了危机感。这种危机感,才是我领先行业其他人的秘诀:想要活下去,你必须比别人快。如果没有这种居安思危的理念,我们可能连企业的方向都找不到。 说到方向,我要提一下,许多人把创业的具体项目当成了方向,最终阻碍了企业长久的发展。因为项目一结束就必须要终止,是没有延续性的,而正确的方向,最终才指向我们的目的。

维克心得: 我们如何确定方向?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则,不是我们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而是这个行业具体的需求,当我们对行业需求挖掘得越深、越细时,我们提供的服务或者生产出的产品就越能得到市场的认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维克心得: 作为一个创业者,除了要有起早摸黑、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善于洞察自己的情绪变化,有技巧地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创业可以失败,但志气与信心不能败,学会变通,立足未来,因为机会远比金钱重要,而前景远比眼前重要。

3.创业是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 最大是结果,不是原因。不是因为你要做最大就会成为最大,而是我要做最好,最后自然发展为最大。 ——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 直到现在,也有很多培训中的学员问我:“何老师,我很佩服你的创业胆识和勇气,我也有激情,我不怕吃苦,可为什么总是失败呢?” 我调侃他们:“你以为创业是百米冲刺啊,你有激情,再猛冲一下劲儿就能到达终点?创业其实是马拉松长跑,靠的是耐力和持之以恒,而不是爆发力和速度。你在起跑时,极度兴奋,拼劲全力,但路程刚过一半,你就筋疲力尽,举步维艰,哪还能到达终点啊?”

每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与追求。中国有句古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创业也一样,不能心急,不能好高骛远,应该像跑拉松一样有耐力和毅力,同时在前进时,我们还需要控制好自己的速度,协调好我们企业的内部能量与发展速度的关系。 当我的维克技术技能培训学校和维克酒店管理公司都转入正轨后,不仅在当地有了良好的信誉形象,甚至在周边地区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成为本地区培养技术人才的新标杆。 可当初劝我投资房地产的朋友,却因为楼市低迷,加上受2009年地震传闻而导致房市被套牢而无力翻身,当他借着请我吃饭为由头想借钱时,我将自己刚开办维克技术技能培训学校时的想法讲给他听,他笑着夸我是稳扎稳打,丝毫不冒险,我却笑着告诉他:“创业是马拉松,稳扎稳打也是一种策略。” 而我细分析房地产朋友的亏损原因,不外是贪多贪大,想轻松挣钱造成的。

创业是一个漫长而残酷的过程,也正因为残酷,所以每一个创业者都要学会忍耐和坚持,我当初创立维克技术技能培训学校之前,就不停地告诫自己,要放下步伐、调整步调和速度,以保证精力和资金能支撑自己走得更远,走得更长久,而我一步步规划自己的创业步调,没有急功近利地去做房地产,才会绕开房市暴跌、导致企业亏损的局面,而是用小本经营、稳步发展,一步步走到今天。 不管是酒店管理,还是技术学校,或者是旅行社和我自己的假日酒店,我都是做好规划,稳扎稳打地一步步朝前走,路边有再大的诱惑我也不为所动,哪怕前面是个水洼,只要我认为它有前景,也会坚持到底,也恰是这种坚持保留了我的体力和各项基本条件,让我在跌倒后能自己迅速地爬起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业路,及时做出调整,完善整个计划,而不是把宝押在一个大的项目上,稍有不甚便倾家荡产。 维克心得: 创业难,守业更难,企业在成长,企业家的心态就应该永远在创业的路上,时刻告诉自己,要保持体力,努力向前,这场马拉松艰巨战考验的是耐力而非爆发力,谁能坚持到底,并取得最终的胜利,才是真正的成功,真正地实现了自我价值。

第五章人才,合适就好

人才是什么?对企业来说,能创造价值的人就是人才,而不是空有学历的人。一个最匹配与最有工作热情的人,比有高学历高素质却对公司选择欲望并不强的人更有战斗力。

2.选拔员工时需要做减法 用人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 要留住骨干员工,除了加薪、给股份之外,其实升职也是不错的方法。当然,升职必定会加薪,不过,这个加薪的幅度却有大有小。我们公司的老业务员,单纯给他加薪,哪怕是1000,也没有升职然后加薪500让他感到高兴。员工来公司,除了生存需要外,情感需要也要得到充分的重视。 我们集团的中层管理人员,几乎都是从员工中间选拨出来的,只有极个别的是对外招聘的“空降部队”。经营者都明白,在员工中选拔中层管理者,因为双方都熟悉了解,不需要另外再磨合。而且在激励员工提高自己的同时,也能起到一种相互竞争的作用。

维克心得: 管理能力不是天生的,后天的学习锻炼更为重要。企业家在选拔中层管理者时,要摈弃急功近利的想法,希望找到“十项全能”的管理者,要善于给下属机会,并且“用其所长”,只要员工大体上符合要求,就应该给他锻炼的平台。此外,人才也需要投入,最好能做好备选人员有关管理的培训工作,让其从理论上知道管理者的任务、原则、技能、方法与工具。

小孙好学,领悟力也强,带过一段时间之后,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任务,从与客户谈判到做方案、演示解说方案,再到最终签订合同,他都能一个人搞定。即使偶尔遇到困难,也只是向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用我亲自出面。我的这种“放权”与信任,增加了他的工作成就感与责任感,让他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 之后公司陆续招来几位新人,在他的带领下很快进入状态,而小李也把之前的同事、朋友介绍到公司。公司的业务量开始大幅上升,并开始涉及其他相关项目。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就搬到了更高档的写字楼,公司运营开始步入正轨。 与我一同创业的朋友都说我与运气好,好像没费什么力气,就能找到好员工。只有我明白,我之所以遇到这些员工,并非运气好,而是从员工内心需求分析,并设法满足他们,这才是我挖掘人才的秘密。

老板不能奢望人人都把公司当自己的家,把老板的事情当自己的事情,你得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有自己的发展。如果你不是福利待遇特牛,非常有竞争力,就别天天把“奉献”挂在嘴边。现在的员工都明白,是他们在养活公司,所以,动辄让他们“奉献”,肯定会招致抵触情绪。 关于加班,我采用了史玉柱的做法,如果加班时间在晚上12点以前,我就请大家吃宵夜,如果加班在12点以后,我会在每人离开时发一个红包。因为有红包的压力,因此我总是尽量不让员工加班,无形中提高了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以至于第二年,一位换了房子的设计师找到我:“老板,能不能让我加加班?我每个月需要多挣几百块钱。” 对于每位新来的员工,即使是在考核期,我也会明确地告诉他们工作的职责、范围。我认为,员工能尽职尽责地完成指定的工作,不做出卖公司利益的事情,就可以称得上好员工。老板不能有想占便宜的心态,让员工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金的心。所以,我的“好员工”的标准就是:具有专业精神,为人可靠,能对公司保持忠诚。其实就是两点:做事与做人。 公司在用人的问题上,也要放弃“短视”行为。曾经有一位业务能力非常强的业务员来我们公司应聘,但据我了解,这位业务员是典型的“眼里只有钱”的主。他被从前的公司开除,就是因为私下勾结设计师出卖方案。其实,当时我们的业务量并不多,很多时候,我这个老板还要亲自跑业务。有朋友劝我:“你让他到你的公司做个兼职,不发底薪,只给提成。”我拒绝了。虽然,他来做兼职,有业绩才有提成,看起来对公司有利无害,甚至可能还多一点机会。

维克心得: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企业必须要紧紧抓住的核心资源。对于那些资金不够雄厚,在薪资待遇方面缺少竞争力的企业,企业的领导者在挖掘人才时,一定要考虑到员工的内心需求,一旦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即便薪水待遇稍差,也会成功挖到适合的人才。

后来,我一般也只对员工的先进事迹进行表扬,以鼓励为主,他们犯了错我直接找部门主管,而主管们犯错时,我也没像日本老板那样当众批评,而是私下交流。毕竟我们是在中国,给主管们留点面子还是有必要的。 这样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公司管理顺畅多了,我管理比以前更严格,但员工对我的印象反而更好了。假如一项制度的改革,会触及某些员工的利益,那么由部门主管来宣布这个决策跟由我来宣布,效果肯定不同;我只需要在部门主管宣布时列席,坐好镇就行,我不会跟员工发生直接的冲突与争论。

维克心得: 在管理中,老板的地位应当超然一点,对员工的问题适当“放权”,交给他们的主管去解决,要想留住员工,要想让员工喜欢老板,老板就不能唱太多黑脸,红脸可谓多多益善。

第六章 专心做好一件事

老梁当时还是颇有顾忌,为了安抚他,我许下承诺,要么,老梁和我签下长期协议,只要他不会给酒店运营造成太大影响,那么我就保障他的经济效益不受损失,而且还将提升他现在的薪酬。老梁对我的答复表示满意。 于是,在我的运作下,我们酒店的粤式早晚茶项目正式启动,当时周边的酒店还没有推行这一举措,我们的生意立即好得不得了。张宁忙得不可开交,而老梁在我的承诺下也士气高涨,带着他专业的团队辅助张宁,还别说,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实话,老梁的这种举动很让我感动,也正是在他这股热情的鼓励下,我们仨用了几个晚上,推出了首创的开放式厨房,当初这个创意一经推出,瞬间红遍了我们所在的那个城市。

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很多技能,而善于挖掘出公司的核心优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想要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对于企业老板来说,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如果能发现企业的核心优势,并妥善地予以运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维克心得: 发现核心优势并不是固步自封的开始,而是为了进行下一步的创新。这样不仅能增加利润,而且减少了变革的阻力,引用太极学说,这是一招“借力打力”的手法,发现核心优势,合理进行资源分配,最后变革成为拓展首要任务,令小公司稳妥而持续地保证上升趋势。

2.收缩与扩张都需谨慎 没有一个远景目标,企业就不会有长久的市场竞争力。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 我在做饭店管理工作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一般小公司、小饭店在创业之初大多凭借着老板的踏实肯干能吃苦而颇有收获,可随着生意的兴隆,一个问题开始浮出水面,那就是接下来如何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如果说是扩张,怎么扩张,如何扩张这对老板说无疑是一个难题。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一些老板在实力不够强大之时,将生意的规模直接开展到令自己根本无法控制的程度。等到想进行合理收缩时,却又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怎样能让这种小规模的企业在收缩时不显颓势,成为了必须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记得当时有两家小公司找到了我,一家是有着一定历史的家传饭店,而一家则是中档酒店,当时两家小公司都出现了问题,用我的话说,他们都遭遇了瓶颈时期。

维克心得: 经营一家公司面临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扩张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在于大幅扩张后又面临着新旧交替的压力,乃至今后老产品的更新,新产能的适应性,都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过程。而收缩看似简单,实则并不比扩张容易,它同样考量着作为老板的管理能力,我们应充分考虑好一切,再做出决策也不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