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雨还未停歇,我看见窗前的美人蕉亭亭玉立在微雨中。
硕大鲜绿的长叶子,滚动着晶莹剔透的雨珠,随风摇曳,翠色欲流。绯红的花瓣上亦垂着颗颗雨珠,盈盈欲滴,娇艳无比。
“带雨红妆湿,迎风翠袖翻。欲知心不卷,迟暮独无言。”
此番景致,与古人的诗情画意多么契合!不过,此刻不是迟暮,而是细雨纷飞的清晨。
这一朵盛开的花,紧挨着几枝尖细而纤长的紫色花苞,真像唐朝美人翘着优雅的兰花指哩。依照佛教的说法,美人蕉是由佛祖脚趾所流出的血变成的花朵,那么,此时窗前亭亭玉立的美人蕉,该是着红钗绿裙的女子风雨听禅中而拈花微笑吧?
我喜欢花,更喜欢养花。小时候家门前一块地被开辟出来种上了许多花儿。蜀葵、凤仙花、鸡冠花、百日菊……上小学的时候,收到同学们送的明信片,多数明信片上皆是古妆仕女倚在一丛丛美人蕉侧,或执团肩,或抚弦琴,半掩玉面,娇花相映,明艳动人。我立即被那俏丽无比的花儿惊艳到了,才知道那是美人蕉。于是东寻西觅,从同学家里要来小花苗,怀着热切的希望种下,只待开花时节快快到来。
夏天,美人蕉长高了,叶子硕大翠绿,像一把把卷舒开合的伞。雨后初霁,长长的叶子上盛满了晶莹的水珠,在阳光下像彩色的珍珠,熠熠生辉。顶端伸出紫色的花苞,有六七厘米,细长而尖,像清朝妃子的纤纤玉指戴上了华丽的指甲套,兀自翘着。成串的花苞像红烛、像火炬,越长越大,喷薄欲绽。一夜风起,美人蕉欣然怒放。每朵花儿都尽力舒展开四片花瓣来,仿佛一只一只展开翅膀跃跃欲飞的红蝴蝶。
美人蕉不断拥茎长芽,顶端的花凋谢之后,新芽继续生长,抽出花枝,吐出花苞。那么多花儿像是提前约好似的,前仆后继次第开放。蕉丛喷云吐霞,远看灿若一团一团的红云,明艳夺目;近看艳如熊熊燃烧的烈焰,红赤似火。
后来,我又种了双色鸳鸯美人蕉。它的叶柄像剑鞘一样,那些含苞待放的花枝又尖又长,就像一支支蓄势待发的箭。红黄相间的花朵十分奇特,花瓣上点缀着橙红的斑点或条纹,花色斑斓,引人注目。
去年我去巴金文学院学习,在眉山印象水街看见了粉色美人蕉。那一丛丛一簇簇粉色美人蕉点缀在水畔,有的昂首向天,有的抚腰低眉,有的揽水相照,如缎如锦,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宛如粉钗翠裙的美人临水而居。我和文友们欣喜若狂,打开手机,拍下这曼妙的风景。
我一直在想:美人蕉——这花是谁取的名字如此动听?
《梦江南》中有云:“兰烬落,屏上暗红蕉……”此诗中“红蕉”即美人蕉。据说唐以前并无“美人蕉”雅号,美人蕉花只有红色,故称红蕉。唐代李绅诗曰:“红蕉花样炎方识,瘅水溪边色更深。叶满丛深殷似火,不唯烧眼更烧心。”柳宗元诗吟:“晚英至穷节,绿润含朱光。”许多文人墨客以红蕉为题,写下了不少美好的诗篇。
美人蕉因其叶与小芭蕉有极相似之处,后来有诗人误名其为芭蕉:“芭蕉叶叶扬瑶空,丹萼高攀映日红。一似美人春睡起,绛唇翠袖舞东风。”于是,在这首诗广为流传之后,人们就将红蕉美其名曰美人蕉。
清代有诗道:“照眼花明小院幽,最宜红上美人头。无情有态缘何事,也倚新妆弄晚秋。”读罢,美人蕉那亭亭玉立、衣裙轻飘的姿态赫然眼前。确实,美人蕉挺拔秀丽,长叶苍翠碧绿,舒展开合如美人翠袖,其花朵簇生于茎顶,绮丽多姿,娇艳如美人鬓间绢花。美人蕉,当之无愧的花中美人。
夏天时节开的花很多,淡雅的茉莉、洁白的桅子花、朴拙的牵牛花……泰戈尔不是说“生如夏花之灿烂”吗?我总以为,只有开得如此热烈奔放的美人蕉,才能配上这火热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