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友们,我的优势是数学和英语,所以才需要练语文的作文,希望大家有能力的帮忙评价。
分论点设置:
1.好的故事的作用(承材料)
2.坏的故事也不一定会引导人向恶
3.好坏故事并不在于故事本身,而在于人对自我的探索。
以下是正文
让故事常驻人心
走过了汉与唐的强盛,走过了宋与明的烟雨,我们的民族从滚滚硝烟中走来,而正是故事,好的故事,给予我们,给予我们民族向前的力量,塑造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好的故事,像一个催化剂,加速着个人品格的成长。如果不是好的故事,在我们小时候引导我们向上向善,我们是不是又能塑造今天的自己呢?正是因为明白好的故事对于后世的引导作用,所以史官才会孜孜不倦的去记录历史。也是霍去病抗匈奴的好故事,塑造了辛弃疾抗击外敌的决心。好的故事是一种资源策略,它可以轻松的将一个人的人生列车改道换行,更是能够进一步的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倘若老子所讲的一个又一个的好的故事,没有教醒孔子,我们今天的儒家文化圈又是否能够形成呢?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好的故事可以触及我们的心灵,启发我们的智慧。
好的故事如此,难道坏的故事就不值得我们借鉴反思吗?坏的故事,固然有其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部分,身为公民的我们却因为坏故事中违反主流价值观的部分所误导,并不能把原因简单的归结于故事本身。子曰,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对于人如此,对于故事也因如此。读到了坏故事,并不能成为我们因此变坏的原动力,更不能成为自己堕落的借口。《背影》中,朱自清的父亲违反了交通规则,从此我们违反交通规则就能变得底气十足吗?由此可见,过分的夸大了坏故事的作用,实际上是过分缩小了具有主体性的人其自身的过错。
故事是人类文明的主观性反映,故事是前人的反映,是后人的启示录。再好的故事在坏人眼中也是坏的故事,再坏的故事在好人眼中也会成为好的故事。故事,它本身是无言的。更多的其实是人对于自身的探索。故事它本身是无力的,苍白的,史书上的寥寥几笔,即使改变不了现在的任何事。可是人是活生生的,是有力量的。其实是人的主观性决定的故事的主观性。
我们今天驻足过的城楼是于谦曾经坚定守卫过的,我们今天遥望的长城是匈奴曾经彷徨而不得进的,我们今天仍然能够吃到苏东坡当年吃到的东坡肉,我们今天仍然能够喝到当年太白喝到的花间美酒。故事在一代又一代的人中传承发扬,凝聚了我们民族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