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孔融在我们的心中那是赫赫有名的“别人家的孩子”,跟砸缸的那位有得一拼,但除了知道他有个爱让梨的特长意外,我们对他似乎一无所知了。
孔融是三国时的人,孔老夫子第二十代后人,孔夫子一脉至今仍然兴旺得很,在三国时期他的后代混的也是非常不错的,孔融往上几代都是当官的,而他也年纪轻轻的成了北海太守。
一开始董卓进京祸乱朝纲,十八路诸侯套董卓的时候,曹操是首先反抗的那一批,孔融也是十八路诸侯之一,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开始还比较委婉,两人相处得基本上还过得去,孔融还向曹操推荐三国第一狂徒祢衡,但祢衡瞧不上曹操,曹操讨了几次没趣,就将祢衡打发去别地待着去了。
而曹操之所以要杀孔融,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孔融心里天下是刘汉天下,而不是他曹操的天下,而曹操一世英雄,为的就是要将江山收入自己囊中,为了这个,他连自己麾下第一谋士荀彧都能杀,何况一个时不时拽文奚落自己的孔融?但孔融可不比荀彧,荀彧好歹是自己的人,搞起来容易,孔融却不是他曹操的人,而且孔融当时的名气非常之大,不明不白的杀掉,势必让他曹操背上一辈子的骂名,还会失掉人心。
这时一位叫郗虑的谋士给他出主意:孔融不是有美名么?那就先把他搞臭再杀,到时候杀了搞不好还会人人称快。曹操一听,拍手叫好,但怎么搞才能把孔融搞臭呢?郗虑说,孔融虽然名气大,但却言论狂放,时有骇人听闻的雷人言论,从此下手必可置他于死地。
于是他们扒出了孔融许多的黑料,比如三国第一狂徒祢衡曾对孔融说:“你的学文、品行就好像孔夫子在世一样啊!”孔融听了,马上商业互吹,说道:“你就好像颜回复活了一样啊!”孔子是孔融的老祖宗,能接受人家这样的称赞,也是够雷人的了。
除此之外,孔融还对父母与子女的亲情发表过看法,他说:“父亲和子女本身没有什么亲情,你看,子女是男女那啥的愉悦的副产品,而做母亲的生孩子如同从瓦罐里将东西倒出来一样,一样东西动瓦罐里导出来之后,跟瓦罐还有啥关系?”
孔融还发表过更令人惊恐的言论:“三个人里,如果有两个人比较聪明、漂亮,另一个人又丑又笨,那么到了饥荒年月,俩聪明货就可以把那又丑又笨的家伙宰了吃肉,这就跟杀猪宰羊一个道理。”
有了这么多黑材料,孔融就是手握八个亿也没救,于是曹操成功地将孔融抹黑,再后来便将孔融杀了。
由于历史常常过于厚重繁杂,因此对于某个历史人物我们常常只存着一个或几个标签,比如孔融在我们心中的最大标签就是“四岁就会让梨”,今天看了孔融那么多他老祖宗孔子看了棺材板按不住的言论,是不是颠覆了大家的认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