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276
卷六·胀论第三十五
3/6
原文:
黄帝曰:脏腑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之藏禁器也,各有次舍,异名而同处,一城之中,其气各异,未解其意,愿闻其故。
岐伯曰:夫胸腹,脏腑之郭也。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胃者,太仓也。咽喉、小肠者,传送也。胃之五窍者,闾里门户也。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故五脏六腑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状。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卫气并脉循分为肤胀。三里而泻,近者一下,远者三下,无问虚实,工在疾泻。
原文译文对照:
~~~~~~~~~~
黄帝曰:脏腑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之藏禁器也,
黄帝问:脏腑分布在胸腔和腹腔内里,就好像机密物件被收藏在木盒或木柜里,
各有次舍,
脏腑在体腔中,各自有各自的固定位置所在,如同木盒或木柜中的机密物件,不同物件被有序存放于不同的单元格中;
异名而同处,
不同脏腑名称各异,但都处于同一个区域——体腔之内,
一城之中,其气各异。
它们虽然都位于同一个区域,但它们的功能各自相异。
愿闻其故。
我想听您讲讲其中原因。
岐伯曰:夫胸腹,脏腑之郭也。
岐伯答道:胸腔和腹腔,如同脏腑所居住之城的外郭。
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
膻中,即胸腔中肺叶与横膈膜之间的区域,如同五脏六腑之君主——心脏,所居住的宫城。
胃者,太仓也。
胃,是人体能量来源的最大粮仓。
咽喉、小肠者,传送也。
咽喉、小肠,是传送饮食的通道。
胃之五窍者,闾里门户也。
隶属于胃腑的咽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肛门)这五个具备启闭功能的关口,如同消化道区域的五处门户。
廉泉、
颈部任脉上,舌根部之底面肌肉隆起处有廉泉穴——别名舌本穴——即舌底大唾液腺之下颌下腺与舌下腺在舌根底面的共同开口处所在;
玉英者,
胸部任脉上,膻中穴直上1.6寸处,平第3 肋间隙,在左右两肺叶之间、胸骨体中点,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且布有第3 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之处,即玉英穴——也叫玉堂穴——该穴既为肺气之所聚,也是足厥阴肝经主支之气血所能到达的最高位置。
津液之道也。
廉泉穴能分泌唾液和口水,玉英穴能宽胸理气、宣肺疏肝。在这两个穴位所在的人体内部组织的共同作用下,人体之液分,既随肝气上冲、而由舌下泌出为津涎、唾液;又随肺气肃降、以大小便形式经前后二阴窍排出人体(小便本身为液体形式,而大便也含水)。故此,廉泉穴和玉英穴,可以看作人体之津涎、水液的输送通路。
故五脏六腑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状。
综上所述,五脏和六腑,各有其所居领地、所辖区域和所主功能;若其受病,亦各有各的病位、病形和病状(症状或证候)。
营气循脉,
营气理当循行于脉管之内,卫气理当循行于脉管之外。
卫气逆为脉胀;
若人体受病,导致在卫气的应有通道上,邪气大盛,则卫气通道上的总体气量将增大、不得不溢出其应有的轨道空间;若其向内溢出,到脉管之中,由于卫气之运行方向恰与营气相逆,故必定引起“脉胀”病:表现出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糖、高尿酸、血流缓慢、血液粘稠、血栓沉积、脉管内壁粥样硬化、脉管炎……等等证候;
卫气并脉循分为肤胀。
若卫气向外溢出、与经脉组织并行于肉之间(皮下组织),则必定引起“肤胀”病,表现出全身水肿、皮厚、腹大等证候。
三里而泻,近者一下,远者三下,
治疗时可以足三里穴为主刺穴位,采用泄刺法,新近患病的,泄刺一次;患病已久的,泄刺三次。
无问虚实,工在疾泻。
凡是因卫气邪盛所引起的、发作在营分或卫分的胀病,无论是虚证还是实证,其治疗关键都是立即泄刺。
~~~~~~~~~~
老黄历择吉,2024.9.24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275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