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二月,大地回暖,春暖花开,这场冠状病毒的到来,中断了喜悦的事物。如此紧张的局面,像冬天般的寒冷,给每一个人添了几分沮丧和懊恼。在这样足不出户的日子里,更需要我们有“生活”的能力,有和孩子相处的能力,有和爱人相处的能力。
早上,家里不再有催促起床的声音,不再有催着刷牙洗脸的声音。每一天孩子都可以睡到自然醒,他的生物钟非常好,所以根本不用担心他睡懒觉,养成所谓睡懒觉的坏习惯。每一天他醒来,清澈的眼睛,满脸的笑容,或是跟我们问好,或是再依偎在我的怀里撒会儿娇,或是独自发呆。每一天,我都能够感受到这个小人儿的长大。
早餐,每一天都会换着花样,永远吃不厌的是煎鸡蛋,但只要蛋清。永远都爱那纯洁乳白色如丝绸般的液体,水温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凉,浓浓醇香的味道——牛奶,再配上其他的主食,有时候还会给他一点儿惊喜,一块巧克力。给孩子准备早餐,我很享受,特别欣赏他享受早餐的样子,比起上学时用早餐的匆忙,孩子可以慢慢品味妈妈的心思,妈妈的味道。
对于很多父母而言,孩子长时间在家里的每一天,是很难熬的。我们每天都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孩子可以自由自主安排的时间。
上午10:00——11:00是固定学习的时间,这个时间我会带着孩子学习拼音,查字典、认字、组词、造句,练习写字。
下午4:00——5:00是固定学习的时间,这个时间主要是带着孩子做数学思维题,画画、或者手工。
这两个时间段,是固定的学习时间,由家长主引导,学习的内容,作为家长每天都会有计划,有总结,有反思、有调整。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有观察、与思考、有引导有鼓励,有趣味、无指责。家长的轻言细语,引导性语言,对于孩子非常重要。
每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学习特点。在过去教孩子认字的时候,发现孩子整个身体晃来动去,持续的观察之后,我和爸爸反思:是孩子很厌倦认字?还是我们的方法让他不适应?于是我们首先调整我们的方法:将原来枯燥的认字,变为学习拼音,查字典,找到自己语言常用的字。自从换了方法后,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真的再也没有晃来动去,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明显主动性非常高。对于查字典,他觉得很有趣,一个音节读出来后,他会自己调动他的词汇来对号入座,还特别准。他学习起来非常有成就感。
比起有一个好的方法,最重要是陪伴者的状态。陪伴者是怎样的角色呢?我们应该是孩子的引导者。我们是孩子的学习和进步的高屋建瓯设计师,我们要邀请孩一起参与决策,所以我们是促进建立共识的木匠,我们还应该是激励孩子参与的队长,帮助他扫除障碍的导演,营造和谐氛围的乐队首席,忠于乐谱的指挥家。(原话出自于国外的教育专家)
今天早上孩子自己用字典查阅一个拼音,我们成人一眼就能看到的,孩子需要的时间却很长,此刻,我们一定要忍耐住想要告诉他,想要帮助他的冲动。我们一定要支持孩子,让他自己可以完成。在等待孩子完成的过程中,内心的焦急肯定多少会有的,但我们要记住:他今天还只是个孩子,如果我们想让他自己有学习的动力,他自己能够自立,我们只用引导,而不替代,就好了。
阅读是每天必不可少的生活状态。我们的阅读内容,这个月主要是《昆虫记》,10本书,阅读了一遍,反复听了4遍。昨天我们将十本书进行汇总总结,每一本书讲了什么昆虫?他们有什么特点?你最想对这些昆虫说的是什么?读了这只昆虫的故事,给你带来的思考是什么呢?
这些书,如果不是陪伴孩子,我相信没有几个家长会全部认真读完。所以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我们也开启了对昆虫的学习。和孩子一起总结,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这就能说明我们这个家庭要形成学习共同体。学习不应该只是孩子的事情。更需要学习的就是我们家长。
在家里呆的久了,又因为疫情,大量的负面信息,谣言飞起,让我们的情绪也会有起伏。我从正月初二开始,刻意少关注关于疫情的信息,只关注固定的几个群的信息,早晚各用一点时间关注,减少自己的被负面信息干扰影响的频率。每天早晚锻炼,关注自己内心的状态,保持平静的心态,才能更好的陪伴孩子。每天,我都会对自己说,今天不管孩子有怎样的挑战性行为,我要做的就是淡定,而不是发火或者是修理他。孩子即便是有挑战性行为,也不要迫不及待的马上指责、批评他,如果是这样,孩子当下会畏惧我们的权威而有所收敛,而内心却是感受到不尊重,和不信任。当我们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感到迷惑时,我们不妨冷静下来,问问自己:孩子透过这样的体验能够学习到什么呢?我们去思考,就一定会找到自己该如何处理的答案。
最近陪伴孩子,常常得到孩子对我的赞美、鼓励。他会赞美我为他做的早餐,还有每一顿精心准备的餐点,他会和我一起讲故事、编故事、录故事。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或是妈妈、或是爸爸,一定会和孩子讲睡前故事,聊聊天,谈谈心。无论是开心的或是是不开心的事情,我们都会跟他聊,我们不期待他能够理解多少,而是让他感受到我们如何尊重他,需要他,爱他。
陪伴孩子,最重要的是成长自己。陪伴孩子,事实上也在成长自己。感知他的生命,探索自己的生命意义,就是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