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预期管理分为两种:
1)产品总体的预期
2)产品功能的预期
产品总体的预期,也即用户对产品的总体期望。例如,用户对Amazon Echo的预期,是一个[好用的音箱+它有一些智能口令功能]? 还是[一个强智能的机器人,现在以音箱的方式存在]?这是会极大的影响用户的使用和评价的。
微信的产品经理曾经有一个分享,产品要满足用户的“贪嗔痴”,然后永不满足可以说是人性之一,用户的贪嗔痴看起来又是永远无法满足的。那么作为产品经理自然不能一味的满足用户,一定要想办法控制用户的“贪嗔痴”
再看看这个公式:
用户体验 = 实际操作 - 用户期望
因此,在实际操作提升有困难的情况下,合理的控制用户的期望才能较好的提升用户体验。
产品功能的预期,也即用户对产品的某个功能模块的完成程度和能提供的服务的预期。例如,虽然用户能够在Message 中CNN频道的对话框中输入任何文本,但预估只有极少的用户会在输入框中输入“订一份外卖”这样的命令。这就是CNN的品牌或者CNN在对话框提示中给用户的预期。再例如,如果CNN的账号叫CNN Digest,那么用户因为就不那么会对在和CNN的对话框中找不到一个较为生僻的新闻而感到失望了。
传统的预期管理方法:
产品总体的预期管理:
1)宣传文案&媒体宣传:【echo 的例子】
Echo首先强调自己是 hands-free speaker,然后在介绍用法。
在介绍中,ask 也明显的代替了talk.
2)定期迭代,逐步释放能力:
Echo的广告词:getting smarter
MIUI定时每周五发布
产品细节的预期管理:
1)GUI:一目了然的功能提供,能让用户感知到有哪些可用模块。
2)GUI:有时候甚至会标注(实验性功能),例如chrome,pc端给出各种说明等。
对话交互式产品的预期管理的一些思考:
1)针对智能语音交互产品总体而言:
在产品策略上,突出语音交互释放双手带来的便利 + 这种便利是人工智能带来的。而不建议突出:我们是一个牛逼的人工智能,他当然有一项副产品,释放你的双手。
对于种子用户和早期用户,在保证产品最小可用功能完成的情况下,快速迭代释放产品能力,营造能力不断升级的感觉,提升用户口碑。
2)针对智能语音交互产品细节功能而言:
明确的功能唤起对应明确的功能提供:Alexa,ask uber to request a ride. 我们的产品方案在技术上会更近一级,省去ask uber的要求。但是在产品上考虑,对于用户预期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echo的用户而言,有uber这个skill,就可以用uber进行叫车,在每个第三方skill上线时,也会有用户的教育。
功能升级告知:而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好的时机去告诉用户,我们已经可以叫车了(app的升级日志是很少有人看的)。用户也需要一个明确的“升级技能”的通道,哪怕我们没有明确的skill的开关机制。在用户的预期管理中,产品端不希望用户来尝试哪些可以,哪些不行。这是一个破坏体验的过程。
在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主动引导:“你好,我能帮你定外卖,你要哪家店的?”
主动发声,告诉用户我会什么(慎重),帮助用户进行探索。类似pc时代的wizard程序,类似siri的技能列表。在“每日简报”后,跟上很小的一段升级介绍也许是可行的。
在无法回答时趁机进行引导,也降低挫败感。
在无法回答用户问题时进行引导。eg.'姚明'几岁了? 我不知道姚明几岁了,但是你可以问我姚明有多高。
保持提供信息的简短:
当产品流程越长,提供信息越多的时候,用户的期望值也就越高。毕竟当产品流程较长时用户的投入也会随之增多。所以在还不能提供丰富服务的时候,减少对话的轮数,克制给用户的信息数量,会比较好。
综合而言,对于智能对话交互产品的宏观与微观层面,用户预期管理可以如下入手:在宏观层面设立正确的用户预期方向,在微观层面控制用户的预期,防止用户进入”糟糕体验区“。从而在与用户交互信息量受限的情况下,提升用户的体验。
也许我们产品的方向可以是:智能家庭语音控制器 + 能把明确的操作转化成语音指令 + 越来越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