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崧舟老师的《王崧舟与诗意语文》,开启一段诗意阅读!
结缘这本书乃因“诗意”二字。早年的时候特别喜欢《小学青年教师》这本杂志,那时街头常常有类似现在岗亭这样的小房子,但那多是卖杂志、报纸一类的小书亭。每个月我都要去小书亭寻找它的足迹,拿到书最先喜欢看书的封面。《小学青年教师》每一期的封面都会隆重推荐一位青年教师,儒雅的照片加上的精心的介绍,让我每每读起对这些教育佼佼者充满敬意。王崧舟老师的名字就是在这本杂志上记住的,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这“诗意”二字。我也是个内心充满“诗意”的女子嗬!这诗意的课堂不正是我向往的吗?
王崧舟老师出生于1966年,是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现任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在2004年首创“诗意语文”,先后在全国29个省份开设观摩课1100多节次,讲座650多场次,他的代表课例有:《荷花》、《慈母情深》、《枫桥夜泊》等。
本书共分“诗意行吟”、“诗意拓荒”、“诗意安顿”、“诗意守望”五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别讲了自己的成长之路,教育思想,课堂实践,社会反响。
王老师在介绍自身经历时,写下这么一句话:“一个教师的成长,是可以超越时间和经验的积累的,这种超越的力量就来自理论、来自学习”。享誉无数的王崧舟老师也曾经经历过低迷、沉潜的阶段,没有任何获奖、也没有任何荣誉,但是这段时间他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他读书,海纳百川地读,每年累计听课不少于200节,有记录有反思,他说,那个阶段的沉潜,肚子里装了上百本书,上千堂课,慢慢发酵,慢慢酝酿,慢慢融入你身体中的每一根血管、每一个细胞。表面的确很平静,但平静底下,生命的能量却不断在贯注,不断在膨胀。经过若干年的潜心学习,他有了一次公开教学展示的机会,为了上好这次公开课,他精心打磨细节,前后修改不下12次。他说,我总是自己和自己较劲儿,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我的语文教学就这样不断地自我超越着。
这么多年的从教我也曾讲很多次公开课,从学校、乡镇、集团、县级到市级赛场。每一次讲课都有不少长进,看了王老师的感悟我把它归结于“小进”。只所以称之为“小进”,是因为功夫没有下到。“五一”假前,我读书看到这样一段话挺有感触的:促进一个人成长的原生动力有哪些?答案是兴趣、责任和恐惧。我想呢,做为成年人生活的忙碌冲淡了兴趣,身上的责任更多在抚养子女与赡养老人,而恐惧呢,似乎没有人命令你,一天不读书一天就不要吃饭!所以读书学习这件事只能是无需提醒的自觉了……
静心阅读,愉悦吾心。徜徉于文字间来喝一碗心灵鸡汤滋养“气虚”的自己。“以内养外”“补血养颜”——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