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236天。妈妈和姥姥带三哥去游泳,洗澡。三哥第一次坐座圈游泳,没有哭闹。
孩子与母亲的分离从出生后五六个月开始。其中在生理上标志性的表现就是他的一部分肌肉的发展,手可以抓握,脚可以蹬。
到了七八个月就更不得了了,因为他可以很熟练的爬,在爬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有一个远离母亲的这样一个倾向。
玛格丽特·马勒她描述到,在七到八个月的时候,婴儿出现了核查模式,叫checkin-back pattern,checkin-back 的意思就是往回看的意思,就是他们先是看着其他人和物,然后再看看母亲,似乎在比较两者的差异,通过将母亲和他人比较,将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做比较,尤其是特征上的比较,婴儿就越来越熟悉母亲的外表,气味和活动,他们甚至开始识别哪些东西属于母亲,哪些东西是不属于母亲的,比如说母亲的眼睛、饰品。所以玛格丽特马勒认为呢,核查模式是身体心理分化的开始,是婴儿认知情绪发展最重要的模式之一。
如果他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感觉到是被允许的,他以后就会更多地去做这个动作,如果他做了一次这个动作被允许了,他有更多的动作也被允许的话,他就认为他可以离开母亲了。
孩子和母亲同时允许孩子对一个第三方的不属于母亲和孩子的东西、空间进行探索,孩子没有害怕,孩子没有哭闹,母亲没有阻止,母亲一直陪着,也没有走开,然后没有其他人的干扰,这就形成一个心理的准备,玛格丽特·马勒称其为孵化。
孵化的意思是什么呢?孵化的意思就是小鸡已经成形,它要啄破这个蛋壳要出来了。那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孩子还是在母亲身边,他吃了一个外来的东西,妈妈没有干预,这就是啄了一次蛋壳。
“破壳”的意义
第一,开始去探索妈妈之外的东西。
第二,在探索妈妈之外的东西的时候,他得到了妈妈的允许。
这样的话,他的心理和母亲之间的这个心理就分化开来了,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妈妈对孩子每一个行动都进行干预就意味着她还不允许孩子和自己分开,如果这个孩子在探索其他东西的时候,妈妈作为一个旁观者,妈妈在那个地方看着,但是不去干预。说明妈妈的心理也有这种分化,就是不过多地去干预孩子去探索自己和孩子以外的东西,所以这个动作实际上是非常具有分化的意义。
母亲允许孩子离开自己,去做自己的探索,孩子允许自己离开母亲,去做自己的探索,双方都比较平静,比较安静,没有特别激烈的情感和恐惧,这就是分离化的过程。这个好像小鸡在啄蛋壳的时候,外面的鸡一直看着,母鸡看着,并没有做干预,并没有很用劲地去从外面,用外力把它打开,对吧,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孵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分离的过程。
温尼科特做了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描述,他把人的母婴关系的成熟,分为“绝对依赖”“相对依赖”和“朝向独立”。显然绝对依赖是早期,三四个月,母亲作为环境,要调洗澡水的温度,要随时出现在孩子面前,饿了就喂他吃,累了就陪他睡。母亲相当于一个环境一样的,存在于孩子的身边,但是不被孩子感觉为一个人,而是感知为一个属于自己随便用的一个,叫做客体使用,无情的使用,那么这个阶段呢,就是一个绝对依赖的阶段。
相对依赖是母亲仍然很重要,但是母亲开始有自己的诉求,孩子仍然依赖母亲,但是孩子有自己的方向,他看看母亲,再继续探索。
心理意义
第一,不用学步车,让孩子去体验到这提前被孵化的感觉。
第二,母亲的不干预和孩子的这个有意无意的背离母亲,使得孩子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人格是可以不依赖母亲,或者是相对不依赖母亲,得到尊重的。这对他的人格,特别是自发性的人格有非常大的意义,就是它有特别多的这种象征意义在里面。
第三,当母婴关系是一个安全的依恋关系的时候,哪怕出现一些陌生的环境,出现一些可能是带来危险的和未知的一些尝试,母子之间的一个默契就是彼此之间都不干预,而且很安静,所以不恐慌,不害怕,这也是反映安全依恋关系的一个表现。
玛格丽特·马勒他指出,分离和分化是否顺利,取决于这个孩子在共生期的成果,也就是他早期一个月到六个月的时候,和妈妈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一个安全的关系。妈妈给孩子留下的一个共生的关系是安全的,那这个孩子的人格就趋向于他敢于去离开这个母亲,如果这个共生期,母婴的关系不是特别的安全,那么婴儿他就趋向于非常害怕陌生人,害怕陌生环境,最后就是无法与母亲分化。婴儿在共生期中,很少体验到冲突,他的安全感使得他能够离开母亲,能够迈出这一步。
早期的父母亲的安全的依恋关系,使得孩子更有勇气,接受父亲的挑战,离开母亲。就是婴儿意识到身体和母亲的分离,伴随着独立自主性机能的发展,那么这个意义就很大了。因为认知、知觉、记忆、现实、试探全部都是为个体化服务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是做好了个体化的准备的。
玛格丽特·马勒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婴儿他在一个陌生情境下,母亲在场的情况下,他对新的世界的探索兴致勃勃,但是如果来了一个陌生人,代替母亲在这儿照顾的话,这个婴儿知道母亲不在,他们对外探索的兴趣会减少,活动会放缓,然后他会关注起自己的内部世界,会沉浸在这个想象之中,当然这个想象常常是对母亲的这种想象。
这时如果有人试图主动去安慰婴儿,他们反而会失去情感平衡,会大声的哭闹起来,只要母亲回来,婴儿安静的这个状态又消失了,又会回到之前的兴趣盎然的这个状态。所以呢,这个现象玛格丽特给了一个描述叫做“婴儿依恋性的抑郁”,也就是说婴儿仍然需要母亲来帮助他们维持他们自己的理想状态。
孩子在母亲注视自己喜悦的眼光中看到自己。在看母亲和看他物的过程中看到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