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里说:“所有的大人都是曾经的小孩,只是很多人到后来都忘记了。”
就好像小王子在不同的星球上遇到的那些人:
他是个国王,他觉得自己统治了万物,可他却忘了,这个星球上只有他一个人;
他是个酒徒,他拼命地找借口喝酒,却忘了他的初衷是为了忘却爱喝酒的耻辱;
他是个地理学家,他在纸上侃侃而谈,但他却不愿意走出房门去认识大千世界。
因此小王子非常不理解大人奇奇怪怪的行为,但他们却习以为常,却把自己的初心丢了。
纵观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成长中变化,就像我们小时候总是盼望着快快长大,长大后才发现童年时光才是最美好的。
由此看来,只有直面人生困境,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才能从迷茫的人生状态走出来。
创始人张萌是时间管理效率的专家,作为一名畅销书作家,目标明确,计划一年办100场演讲、一年读100本书、7年中每年出版一本书。
她创办的“下班加油站”栏目,在每个工作日下班时间与职场青年见面,与此同时,他还在北京经营着自己的咖啡品牌。
张萌坚信可以又忙又美,活成了无数人羡慕的模样。她把自己时间管理的个人经验,写进了《人生效率手册》这本书里。
01.真正的成长,是直面自己的内在困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李一诺这个名字就是人生赢家的代名词,而她却认为,人生赢家,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在完成学业后后,成功进入麦肯锡工作,突破女性在职场中困境,成为少数担任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放弃高薪的工作,加入盖茨基金会;作为有马甲线的三个孩子的妈妈,家庭和事业双丰收等
看到她每一次的选择都是那么恰如其分,其实职场是有停顿、有曲折、也有跃迁。真实的人生,最重要的是有真实丰富的经历和思考。
我们在做选择时,最重要的原则是它会不会扩大我的视野,加深认知。
电影《教父》里有一句经典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真正的成长都来自看到和面对自己内在的困境。不同背景、身处环境,我们容易被潜意识条条框框所限制,只有不断反思和总结,才能认清自己,在之后的职场道路上才会越走越宽。
02.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慢慢拉开距离?
《人生效率手册》的作者张萌,考入大学后想要实现成为奥运会志愿者去实现初中时期的梦想,还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
因此有了"1000天小树林”计划修炼英语,当时确定目标用三年时间成为全年级第一名,从89名到第1名,无疑是非常艰难的跨度,需要付出精力比别人多。
比如清晨背着书包去到教学楼附近的小树林,那里环境安静,空气清新,早上这段时间很少有人会经过这里,在这个空旷的地方开始朗读英语,到后面天气渐渐寒冷,依然坚持来到这个地方练习英语。
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收获的成绩也出乎意料之外。制定三年计划,冲进第一名,想不到第一次期末考试测试已经实现,简直太神奇了。
有一句话说:"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
放弃的理由千千万万,但坚持都有共同的底色,那就是一个目标。
也许人与人的差距就在这里,只有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先明确起来,精准定位自己的目标和未来走的路,才能从迷茫的人生的状态走出来。
03.赢得自己,而不是赢得别人
谷爱凌说:“我们年轻人最重要的事情,是打破自己的边界,然后去享受过程。
2022年在中国举办冬季奥运会,报名3个项目的谷爱凌夺得3枚奖牌,实现了儿时与导演相约的诺言。
在跟随长达几年纪录片拍摄《谷爱凌:我,18岁》可以看出,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伴随着困难、挫折和无数次摔伤的意外事故。
谷爱凌最感谢的人,不是她的母亲,而是姥姥,母亲是陪伴在身边给了她拼搏精神的人,姥姥给了她超越梦想的勇气。
因为,姥姥告诉她,胜利,不仅仅在于赢得对手,更重要的是超越自我。
所以,成就了现在的谷爱凌,受家庭的影响是离不开的,而且爱凌也是这样做的。
我们常常会拿自己跟别人比较,越卷越焦虑,
但谷爱凌告诉我们,人无完人,每天跟自己昨天相较,你就已经赢了。
写到最后
苹果公司原全球副总裁戈峻曾说:“时间的开始是从零开始的自己,时间的尽头是更好的自己,中间就是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成长的过程。”
自律养成习惯是违背人的天性的,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这一个成长的过程。
愿每一个努力成长的人不被辜负 ,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往期推荐:
作者介绍:木柒柒,98后撰稿人,一枚爱独处的女孩子,专注于原创书评和个人成长,原持续分享,每天一起进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