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农历正月27日(2017年2月23日),黄土高原一场多年不遇近尺厚的春雪,覆盖了寒冷的大地,冰封了公路村庄,母亲无法抗衡食道肿瘤恶魔的痛苦,抛下儿女,不幸于11点30分与世长辞了,走完84载人生历程,驾鹤仙游,永远离开了我们!
悲痛长号,泪眼呼啸!母亲为了让我们过上好日子,一生究竟出了多少力,流了多少泪,熬了多少夜,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无法计量,也难以诉说清楚。每当回忆往事,禁不住潸然泪下。
去年7月下旬,母亲向妹妹志应提出要回老家董家山看望邻里亲朋,想亲身感受一下水泥硬化路,直通自家院子坡底下这一期盼已久的愿望。
因为自从2011年3月母亲来西安、杨凌两地生活以来,6年多未曾回过老家,于是我们陪同母亲,在8月6日回到久别的家中。此时此刻,母亲高兴地与相邻弟弟弟媳和老婶拉了家常,并在自己曾经生活和养育儿女的窑洞前合了影。
尔后,母亲带着儿女喜气洋洋地回到了娘家李胖咀村,看望了两位嫂嫂及侄子家人,回望了这里的一院一户,一沟一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生养自己的这片故土。
母亲的一生是平凡勤劳,节俭自强,朴实厚道、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一生。她的意志,她的言行,她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后人不懈努力,不断前行。
一、幼年丧父 异乡生活
母亲于1934年农历2月18日出生在吴堡县于家沟乡李胖咀宋氏家族之中。祖上以农业劳作为生,家中日子在当时还算宽裕。在母亲4岁那年,外祖父因病早逝,生活重担压在了年轻的外婆身上,出于生活所迫,母亲随外婆改嫁来到吴堡县丁家湾乡薛家港继外爷家。后来家中相继添了小姨和舅舅,一家人在并不太宽裕的生活中过着日子。母亲在帮外婆料理家务、照看小姨和舅舅的同时,也逐渐长大成人。13岁时,母亲回到了祖奶奶身边,这时母亲已亭亭玉立,闺中待嫁。
1948年10月18日,年仅14岁的母亲,骑着毛驴随着父亲娶亲的队伍,嫁到距离娘家十里路外的绥德县中角乡董家山村前圪垛上的白宏柱家中,从此在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翻开了人生新的篇章。
二、生儿育女 艰难岁月
母亲和父亲结婚两年后大姐出生了,之后兄弟姐妹也相继降临,在给家中增添了许多欢乐和生机的同时,缺粮的问题日益突出。父亲在完成农业合作社劳动的同时,又挥洒着汗水劳作在自留地里;大姐小学毕业后帮着母亲做饭洗衣,照看弟妹;哥哥小学未毕业就辍学参加农业社的劳动,一天只挣5个公分。全家人早上吃的是高粱煮洋芋饭,中午是洋芋粉渣蒸菜馍,晚上是清水煮白菜,那时候,真的是吃了上顿不知下顿在那。为了填饱肚子什么苦菜,甜渠,红薯及黑豆叶子等均为充饥的食物,经常是春天借了粮食秋天还,全家人过着愁吃找食的苦日子。
那时,穿的是土粗布,棉花是自家种的,自收自弹,自撕自纺,自织自染,量身自裁,手工自缝,若要衣服漂亮些,还得提前设计缝扎,一遍染了达不到理想效果,再染第二遍。为了让我们穿上既遮体又保暖的衣服,母亲经常晚上把我们安顿后缝织到深夜,衣服往往是大姐穿不上了二姐穿,二姐穿不上了补了补订我再穿,那时,虽然生活艰苦,但全家其乐融融。
1972年正月初三,奶奶吃完3个白面饺子后离开了我们,家中的针线活和家务事全部落在了母亲身上。二姐忠应和我到刘家川中学上学,为了凑齐两人的报名费,父亲卖了奶奶留下的唯一最值钱的银饰品,交了初中报名费。为了供孩子们上学,母亲省吃俭用;为了筹借学费,东拼西凑;时有向邻居借完,再找亲戚借,借了许多次,也还了无数次。在邻里亲戚们的帮助下,家中度过了一个个难关,我们家对亲朋好友们的帮助,永生难忘,留驻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