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快两年了,出门“口罩、测温、扫码”已是每人的生活日常。同时人的“流动”明显减少:人与人的见面交流减少了,人的活动范围缩小了,人与空间的交流减少了。
这各种的减少,导致商场、餐饮行业、娱乐行业受到巨大打击,餐馆和酒吧改为只销售外带食品,旅游、影院、宾馆等服务行业也生意萧条,还有教培、房地产等行业日子也是真难过。
听风起雨落,谁解我烦忧?
抖音刷遍忧还有,举杯销愁愁更愁!
无论现在的你,是否烦忧,请先静下心,然后轻揉眼睛一分钟,再缓缓睁开,来认真看下面两张图片,也许能解开你的心中烦忧。
没有烦忧的,当然你会更阳光环绕。
你现在确认、看完了吗?
你现在确认、已认真看完了吗?
若认真看完了,那么,请顺应你刚看后这两张图的最真实的内心感觉,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这两张图,你最喜欢哪一张?第一张,还是第二张?
2、请说出你喜欢这张图的理由。
不知你的答案是什么,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希望你在本文下方积极留言,让我们互动,感受彼此的心灵碰撞或共鸣,以及这两张图衍生出的无限可能。
先说说我的答案吧:
我喜欢第一张,理由是画面柔和,光影交错,丰厚有韵味,让人感受到真实。最重要的是,一张图竟有那么多爱心!看得我心都柔了。
第二张呢,虽然画面清晰,但仅仅是清晰,单调苍白。
再谈谈这两张照片背后的小故事吧:
今天北京的冬阳暖暖,上午大概9点左右,整理房间时,发现阳光洒在书桌前,惊喜地发现桌上的心形小镜竟投影在墙上,很好看。
遂赶快拿起手机抓拍,拍下第一张照片。
第二张照片呢?
拍完第一张结束后,感慨光影交错拍出的照片很神奇的同时,暗想“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那么,拉上窗帘,没有太阳光,同样的桌景、几乎同样的时间再拍摄,会是什么样呢?所以就有了第二张照片。
同样的桌景,
几乎同样的时间和地点拍摄,
差别仅在于有无太阳光照射,
两张照片的效果差距太大了!
而且这只是简单的桌景,看似没有生命的实物——心形镜子啊!
由此想到:人,作为真实存在的活泼泼的万物之灵,是否更离不开太阳的普照?
又想因这疫情,多少人,骤然间失去往日稳定的生活保障,身宅在家、心在漂泊流浪找不到归岸停靠;
看得见的户外活动减少,人与人交流不多,更多的是“看不见”:多少颗心在蒙尘、在灰暗着、自拉窗帘躲避阳光?
去年电视剧《隐秘的角落》很火,可能是击中了许多因疫情宅在家、身心蒙尘的人的心儿,遂引起大家的各种讨论,只是鲜有话题谈到:
如何让张东升和朱朝阳这些藏在隐秘角落里的人,结束既害别人同时也伤了自己的“兴风作浪”?开始在阳光下正大光明地为自己和他人的人生“乘风破浪”?
如何让隐秘角落的人们走进阳光里?
像第一张图片展示的那样:爱心环绕、人生厚重有韵味,充满生命的张力和柔情,体现着作为一个人的真正存在和价值呢?
想起一个人——她,十五年前,她在一年之间痛失三位至亲:从小相依为命的母亲、待她如亲女的姨和姨夫,心中伤痛久久无法平复……幸坚强智慧的她,后来找到化解的方法:
既然“老吾老”已无法做到,那么就“老人之老”,毅然决然投入到悦读敬老服务中。
当年的她,是50岁。
一恍到今天,不知觉十五年匆匆过。
她已六十多岁了,即使病魔缠身,依然初心不改。
当然,她当年的伤痛已愈合,在关爱、服务老人们的同时,她也收获到许多老人的爱,还有众多热心参与进来的师友和志愿者们的陪伴。
疫情改变考验着许多人,
尤其,老人们更孤单了,
幸运的是,有她创办的银龄书院陪伴。
研发《心静身安金钥匙》系列线上直播课,
天天陪老年人说话聊天读书,
推出银龄书院小橘灯线上读书会,
开办创意写作班、旅游拓展班、服饰美学班等,
原创研发老年朗诵课、推出多种朗读剧……
最近又新推出银龄书院讲习所,
小讲堂、小剧场、小画舫,
小苗圃,小作坊,小厨房……
温暖着、丰盈着
养老院的老人、
独居宅家的老人、
退休老人们……
她,就是银龄书院的创办人——薛晓萍老师。
从薛老师身上,让人看到第一张图,如果由镜子,换为真实的人,一个充满爱心能量的人,迎着阳光,真诚拥抱人群,会是什么样的人生图景呢?!
一颗孤寂伤痛的爱心,不躲不藏,迎着阳光,真诚给予与分享,这十五年来,不知道激扬起多少孤寂的爱心环绕,然后再如湖心之涟漪通过“云书房”、“云大学”一圈圈向外轻轻播洒,爱心点点、已闪亮如星!
说到这里,不知聪慧的你,是否已解开自己心中的那个结?
今天有朋友分享《慈济·静思好语》,借花献佛,把这句话再分享给有缘的你:
人生有爱,同心同力就不孤单。
今天恰好是感恩节,希望,我们能像薛老师一样,心向阳光,怀着感恩之心去生活,去待人,相信这是我们对自己最好最美的回馈,自然收获如第一张图的生命充实和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