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晨烽视野
01
当从飞机上空清晰看到学校轮廓时,情绪暗涌,没有任何时候比此时感到热土的亲切。100天前,我还在草坪上看着一架架飞机盘旋在交大上空,准备降落在不远的机场。100天后,工作后第一次回家,从昌北上空的视角,俯瞰着伴我青春的校园,想想我已经毕业100多天了。
4年前的那个晚夏,来到大学第一件事,就是军训,愣是在大太阳底下晒了半个月,一身黝黑,不见一丁点白,恰逢军训后国庆回家,我妈差点没认我,但这是青春的味道。
毕业100天的这个早秋,同样是碰上国庆回家,开始学会与长辈们把酒言欢,问候的第一方式是礼貌地递上一支烟,时刻面临着查户口式的寒暄,知道已然不是少年。
“愿你阅尽繁华,归来不忘初心;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是多么傻逼的想法。
上个月拿到多少工资?现在有没有女朋友啊?发了工资不要乱花钱。这是一个少年能回答得了的问题?
小时候,拿起扫把,就能想成插电的吉他;收起雨伞,就是一把青锋的宝剑;有时走在路上,一扭头,扑面的狂风灌满了衣服,就以为是崆峒派的掌门人。
这种少年的天真已不复再有,也不能再有。
这段时间,很多单位来学校招聘,学弟学妹们开始病急乱投医,咨询我这个工作如何?
说:我学的专业就是工科,但我不喜欢搞技术,喜欢写东西搞宣传,选择铁路局,以后可以做党宣,肯定大有可为。
回:(讲道理举例子10分钟中)
说:我还是觉得这个好,起码稳定。
其实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表面看到“国企、五险一金、具有行业竞争力薪酬,北上广深、稳定”等标签,就认定是好工作,如果能找到一份这样的工作,应该还算比较幸运的。
应届毕业生从事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可能性不太大,因为你寒窗苦读十余载,一直告诉我们的目标是考好大学,并有较少人真正会以“我以后要当医生、画家、工程师”为目标来激励自己发奋读书,所以当到了填写志愿时,我们是迷茫的。
到了大学毕业时,鉴于专业问题,我们犹豫是坚持自己的兴趣还是坚持自己的专业。坚持兴趣的话,实在是毫无优势。坚持专业的话,自己又不太喜欢。不管是沿着专业的路径走下去,还是按感兴趣的事情,都有可能走上康庄大道,也有可能荆棘密布。网上一直有种观点说“毁掉兴趣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把它变成工作”。
02
与其说这不是我们感兴趣的工作,倒是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工作。毕业100天,我开始对生活有新的认知,对未来有新的想法。
首先是工作,社会一直有“毕业即失业”的说法,其实是太过悲观了,就我身边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朋友,几乎都有一份工作,也能基本的养活自己。
但每个拥有工作的人都不是最满意,甚至有跳槽的冲动,处于迷茫和焦虑中。
就在短短的100天内,我有同学受不了工程局灰头盖脸的工作跳槽去培训机构当老师,在国企单位发现不是从事的自己擅长软件开发辞职去考研,适应不了铁路局黑白跌倒的作息选择去考公务员。
工作的迷茫期,每个人应该都会经历。刚来单位,看见大家都忙碌在各自的岗位,无人过问你,天天干坐着,觉得特别浪费时间。当稍微有些工作,比如烧水,拖地,拿外卖,觉得我本科毕业就干这工作。有时候加个班,弄得又困又累,又开始怀疑人生了。
即使多难多累,大多数人还是默默的坚守着岗位,因为你知道,父母已经不会给你钱,你就得默默低头干活。因为你知道,每当笔笔工资到你账上,所有的一切将烟消云散。因为你知道,你还没有活成你想象的样子,这一切都是对你的磨练。
S哥是我在单位的师傅,技术大牛,干活认真负责,一直跟着他学技术。那天发工资,就马上打电话给老婆,说着一口发言也没听明白说什么,那次在酒桌跟他聊天,得知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每个月的工资除留个伙食费全都汇给老婆补贴家用,孩子的奶粉钱和房贷,让他不得不努力工作。
马斯洛需求理论把人的一生分为五个层次的需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当低级需求满足了,才会进入下一个更高级的需求。所以第一步得把温饱解决,才有资格说诗和远方。而这个原理恰好能在工作上体现,如果一份工作能实现生存、获得归属和得到成就三个方面,自然会觉得这是份好工作。
03
所以活成你想要的样子,首先得先活着。
叔叔在上海打拼20余年,从一位农家子弟逆袭为一名上海人的中产阶级。他的亲身故事一直对我有极大的鼓舞作用,每次在学习和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会给我激励和方法。那个年代,培养一位大学生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困难,爷爷奶奶把所有积蓄给叔叔读高中都很困难,所以大学只能靠他自己了,给人当家教、发传单等等算轻松的,赚取生活费在这个城市活下来是最现实的问题。
蜗居在一个几平米的小套房,吃着最便宜的快餐,买机票时即使时间再晚也要挑最便宜的,因为预算这有这么多,虽然很苦但很踏实,这花在身上的每一分钱都是靠自己的双手挣的。
莫泊桑说:生活不可能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得那么糟。
我们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也要有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山高水远,路远马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