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敦煌城那么大,就那个巷口是她的地盘。
几乎风雨无阻,她每天都骑着三轮车来那里卖艾。如果时鲜水果下来了,她也会稍带一些。
三轮车放在马路牙子上。她自己取个小木凳,就坐在那里。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生意还火的不行。
这个巷口靠南的地方是敦煌市中医院。靠北的地方就是敦煌历史最久的小学——南街小学。
而,这个巷口,离市场也不算远。可能是沾了医院的光。那么单一高冷的药草——艾,却给这个老人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二)
那次弟弟结婚,母亲就叮嘱我去找那个老太太买艾。
我们当地的习俗,在新房里要放一些核桃,桂圆,红枣,艾之类。表示早生贵子,多子多孙,钟爱一生的意思。
我去时,她的三轮车寂寞的停在一边。老太太正和一个扫街的大妈聊天。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个传说中的老太太,就是一个标准的农村妇女,大约六十岁上下的样子。包着深蓝色头巾,雪青色外套。黑裤子,黑色的布鞋。脸上写满沧桑。
当得知我的来意,马上热情的给我称艾。要的不多,价格也不贵,几块钱而已。
于是,我顺口问,姨,您的艾是从哪里来的?
她说,我是月牙泉村的人,我们那里后山上多的很。
哦,我应。越多越好,钱多啊。我笑说。
老人正色道,也很辛苦。割下来,还要翻晒,要是腐烂了就坏了,不能用了。
我看看周围也没有什么客人,那个扫街的大妈已经走远。就问老人,姨,你卖艾多少年了?
老人抬头望了望我,又望了望高远的蓝天,似乎在回忆。顿了顿说,快三十年了。
三十年前,这个街边的房子还是平房呢,现在这里到处是高楼。那个时候的我,还是一头黑发,现在,你看,头发都白了。说完,呵呵笑了。
我不知之前有没有人问过她这个话题,当我问的时候,我觉得她谈兴甚好。
她说在她将近30年的卖艾的生涯中,她的秤被人偷走了一回,她的三轮车以及车上的艾和大枣也被人偷走了一回 ,无数次她和伟大的城管捉迷藏。时间是最有力量的说明。几十年过去,貌似现在那些城管也默认了她的行为。
她依然卖艾,依然在那个巷口。从不换地方,从没有不来的一天。
风雨无阻,每天就站在旁侧的那个巷口。
一站就是几十年。站成了一道风景,一尊雕塑。
到如今,敦煌人可能有不知道现任市长,但没有不知道她的。
大家如果需要艾,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药店,而是这个老太太。药店可能还有关的时候,这个老太太似乎永远在那里。
她说,她一月的收入足可以顶替一个科级干部。他们家的电视是她买的。他们家的四轮拖拉机也是她买的。她的两个儿子的房子也是她出钱盖的。
一个不起眼的农村老人,朴实的如西北大地上最常见的土坷垃。可是,她的毅力却如钢铁般坚硬。
以这样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我想干任何事都会成功吧。如果这个老太太懂写作,她坚持三十年,恐怕也名满天下了吧。
(三)
告别老人后,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依旧是亢奋的。我觉得这个一个很好的故事,对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是一个多么好的鲜活的榜样。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从来就是不声不响默默地干大事。
也如同老话说的,功夫是一点一点熬出来的。
而,她的名声也是一天一天熬出来的。
现在,她成了艾王,不说垄断敦煌市场,但是敦煌人民用的艾大部分出自她的手吧。
坚持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词汇,无色无味无光。可是,如果你坚持三十年或者更久的时间,你就会发现,坚持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词汇,会把你送入成功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