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与侄子微信闲聊,侄子问我关于‘以柔克刚’怎么理解。说实话,生硬的解释这个很哲学的问题,确实无从下手。
我跟侄子说,看过《西游记》吧。里面五个大老爷们,其中有两个成佛的。侄子说,一个是唐僧,修成旃坛功德佛。一个是猴子,修成斗战胜佛。
我问侄子,两位成佛者,何以成佛?
侄子大概思虑良久,回复说,他一时说不上来,希望我容他考虑一番。
按照往常的习惯,我会直接说出我的观点供他参考。然而,当时,突然意识到我的观点从我的阅历而来。而侄子小我那么多岁,必然有不同的阅历,固然会有属于他自己的理解。于是便放下此事不谈。
到了晚上八点多,侄子微信我,希望再次讨论‘以柔克刚’的问题。
侄子说他对以柔克刚有了一些理解。虽然,他不能准确直接的做出解释,然而他从家庭夫妻关系中,举了一个实例,来说明他对以柔克刚的理解。听了他的故事,我很容易理解了他对以柔克刚的理解。我当时非常惊叹于他理解角度的新颖性。并对他创造性,且智慧的理解感到折服。
然而,侄子极具感激的告诉我,幸亏当时我给了他思考的机会,而不是把我的观点的说给他听。才让他得以形成如此令他满意的观点。
突然有一种‘成就感’弥漫于我的心。作为长辈遭遇晚辈的尊重,表扬,也可以说是爱戴,本也不值得如此激动连连。但是我却发自内心为自己‘欣喜’了一番。
留给别人充足的思考的空间,想象的空间。而不是直接说出自己思维的结果。让别人在创造性思考维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这对他人的重要性大概不亚于自由与爱情。
每个人都希望看到自己亲自创造的成就,而非不劳而获。孩子亦是如此,他们虽然仰慕于长辈,但还是希望自己也拥有值得被仰慕,值得被尊重价值所在。
把成长的空间留给孩子,把创造性思维的机会留给孩子,作为家长或长辈,大概基本合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