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之前的小孩子甚至是再大一点的都是100%完全的敞开的,就好像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一样,周边一切跟它有关联的元素都是它生存所具备的,而且每一个程序都是可以达到完美的衔接。在看孩子节目的时候,想到了自己,以现有的一切条件跟认知,是真的好想再回到孩子的状态。那个阶段的我,现在其实是毫无记忆的,虽然120%的想再次体验当孩子的感觉,但是此刻的我深知是回不去了,这个就是生存铁的定律,一个阶段一段时间。这个阶段时间过去了,虽然你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却也只能到下一个阶段,如果自己在经历成年阶段而思想与行为还是处在孩童时期,是很难融入当下的生活的,所以会感觉到比较吃力;另一层次解释就是,20岁的身体,灵魂却只有5岁,但是却要做着20岁人或者更成熟人的事情,并且要做的好以博得比别人更多的青睐;在对自己没有清晰认知之下,其实会乱了分寸的。有自己想法的人也许会模仿别人再转而成自己的,也算是一种小聪明。这是个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人都在以自己掌握的生存方式生活着 摸索着。。。。累的 痛的的人会在尝试过之后转换自己的方向,衡量的标准就是开心 快乐 健康 满足。如果是充满着负能量过每一天的人是属于随大流没有觉知的一类。是转牛角尖还是回头是岸,也无非是一个人一种对待生活或者是对待自己的方法而已。这点是没有所谓的对与错的衡量标准。即使有着法官的存在,也不过是圆圈法则,圆圈之外还是有空间存在的,也就是边缘地带,我们99%的人都是生活在圆圈之内自以为很安全的地带。
喜欢抬头的人,也同样喜欢风,喜欢风的人骨子里肯定是崇尚自由洒脱的人生,但是何谓自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宇宙中只有一个法则:做最真实的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见自己想见的人,吃自己真心喜欢的东西。而找到这一点就是靠感觉,感觉是可以在冥冥之中指引着我们每一个人前进,条件就是:你是否可以做到像个小孩子一样100%的敞开,100%信任自己的感觉。有人喜欢村上是在他的文字上看到了自己所认同的点,有人喜欢某一个明星,是因为这个明星活出了自己想活的人生,有人喜欢当一个花农,是因为当一个花农很开心,有人喜欢当一个小偷,是因为只有偷东西才可以满足生活所需甚至是一刹那的快感。
天才是有的,也许是在上一辈过桥的时候没有选择喝孟婆汤,所以很多东西生来就会。但还是有的人愿意用200岁的寿命只换取50年的快乐时光,所以99%的人选择在过桥的时候选择忘记一切,让自己重新来过,因为我们都知道初见的感觉是最好的,带着满满的好奇心来感受这个生存的世界。就好像我们会永远记住第一次吃巧克力的滋味,第一次喜欢的人一样。在我慢慢摸索中,大概就是觉察到了好感觉是生活的最终标准,但是感觉的层次就跟宇宙一样奥秘与混乱,有好的有坏的,有临近好的,也有临近坏的,有一半好的,也有一半坏的,这点就会让一大半的人困惑,从而做的事情不是真的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迫于生活的压力而就此接纳了现有的生化方式过一生。所以做不到深刻的了解自己的人只能过着不属于真正的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