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岐山高级中学 王建红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快意自然,知行合一。”研学旅行逐渐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一道风景。但在某校组织高二暑期赴省外进行山水研学之旅时,遭到了“冷遇”。“马上高三了,出去耽误学习。”“从来没有独自外出过,谁能照顾我?”“去省外,又这么多天,怕家长担心。”“打开网络观天下,何必劳费身心?”……
面对各种不同的理由,你会做出怎样的回应?请结合材料内容,以“高二年级学生会”的名义,写一篇“告高二年级全体同学书”,体现你的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
健康生活:自我管理
审题
1.限制性
①真实情境的限制性。
情境限制在学校为高二学生组织暑期山水研学之旅,而学生反应冷淡的前提之下,“以‘高二年级学生会’的名义”表明书写者是一个团体——高二年级学生会,“告高二年级全体同学书”表明读者是高二年级全体学生,因此此文应该采用公告的形式,不能写成个人私信,语言风格要体现公文的特点,以分析议论为主,不能过于抒情,不能整段列举名人事例。
②典型任务的限制性。
“告高二年级全体同学书”表明文体为应用文,“书”即为“书信”,格式上要符合一般书信的形式:称谓、问候语、正文、署名、日期。特别是日期,根据材料中“暑假”这一信息,不能写成考试当天,而应写为7月份暑假前夕,或写为“X年X月X日”。“体现你的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表明写作除了围绕已发生的学生不愿研学事件发表见解分析外,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读信之后同意并乐于参加此次研学活动。
③价值判断的限制性。写作内容必须在认可学校组织山水研学之旅的前提下,不能将观点定为取消研学活动。写作围绕材料中学生对山水研学之旅的四种错误认识:“马上高三了,出去耽误学习。”“从来没有独自外出过,谁能照顾我?”“去省外,又这么多天,怕家长担心。”“打开网络观天下,何必劳费身心?”,针对四种认识展开分析,并一一作出回应。
2.开放性
①题目的开放性。题目既可以是题干中给定的“告高二年级全体同学书”,又可以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以写作内容的主旨命一个主标题,如体现独立自主、亲自实践、知行合一等,然后以“告高二全体同学书”为副标题。
②立意的开放性。从材料中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快意自然,知行合一”出发,既可从个人素质的发展、人才培养的方向立意,也可以从学习知识的多种途径立意,还可以从实践的重要性立意,总之,要强调山水研学之旅的意义和必要性及安全等方面的周密安排。
解题: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材料针对目前在中小学中较为流行的研学旅行,但关注对象放在即将进入紧张高考备考的准高三学生身上,使得“行’与“学”形成尖锐的矛盾,准高三学生以各种理由反对山水研学之旅,写作任务为“以‘高二年级学生会的名义’,写一篇‘告高二年级全体同学书’”,这一任务体现对能力和素养的考查,突出目前高考语文试题重视情境化设计的发展趋势。题干中“体现你的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情景场景和比较明确的问题,要求让学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在说理中体现出情感的生发和价值的判断。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较强,避免了套作和宿构,发挥了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
参考立意:①知行合一
②于实践中寻真知
③求学贵在探索
④迈出脚下第一步
⑤绝知此事要躬行
⑥于磨练中彰显风华
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偏题立意
①准高三拒绝旅行(观点完全背离材料)
②谈实践、自立、乐于吃苦、网络的利与弊等(套作、宿构)
③游XX有感(文体理解错误)
考场优秀作文
范文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告高二全体同学书
亲爱的高二全体同学:
大家好!
学校组织暑期赴省外研学之旅,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有担心学习的,有担心安全的,有担心没人照顾的,但我想说,我们即将成年,成年人需要独立解决许多事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踏上研学之旅,为成年献礼。我们高二学生会借此机会与大家做以沟通交流。
第一,放松身心。高三期间的假期少之又少,压力大,因此这次活动主要目的是放松身心,为了更好地进入高三,迎接高三充实的学习生活。第二,感悟生活。山水研学并不是游山玩水,而是于山水之中亲自感悟生活,这种感悟是课堂学习所不能达到的。第三,增长见识。目前学生普遍学习压力大,负担重,眼界过小,仅仅停留在一方教室。网络或许能遍观天下事,但绝没有自己亲身经历印象深刻。第四,独立自主。步入高三意味着成年,但不少学生在生活方面过分依赖父母,自理能力不足,可谓“一心只读圣贤书”。而这次研学无疑提供了一个好机会,锻炼我们的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第五,增进友谊。就同学间关系而言,这种活动更能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班级凝聚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教给我们的并不只有知识,更有那种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的信心与毅力。第六,开阔眼界。有的同学会说,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为何不坐在家中打开网络遍观天下呢?网络可以想看什么就有什么,但也只能是眼观而不能身临,我们和自然美景之间永远隔着屏幕,眼界决定了一个人内心的世界,领略过世间万物的多彩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领悟苏轼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感慨。山水研学之旅是校方站在多个角度为我们策划的,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读书与行路一样,终其一生,我们都在路上。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我们做出了以下回应:第一,研学过程中,我们会有专门的老师,就历史、文化等进行讲解,并不会耽误学习。第二,随行有男女生活指导老师各一名,照顾大家的日常生活。第三,可以携带移动设备,同学们每天都能及时与家长联系,不会让家长担心。带队老师也会将每天的行程做记录,及时与家长远程沟通。对于因病或其他原因而不能参加研学山水活动的同学,请及时向班主任请假。
总而言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过的书是知识,走过的路是经历。
研学之旅已经开启,成年舞台开始搭建,我们需要的是鼓起勇气,接受挑战,为18岁成人礼献礼——通过研学之旅,成就精彩人生。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本次旅行中找到自己心中的那片净土。
祝大家学业有成,旅行顺利!
高二级学生会
2019年 7月12日
【点评】全文能紧紧围绕高二学生不愿参与研学的事件展开分析,语言简洁,思路清晰。恰当的诗词引用,既符合高二学生的思维特点,又体现公文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范文2
告高二全体同学书
亲爱的高二全体同学:
大家好!
暑假来临之际,学校诚邀各位同学一起赴省外开启山水研学之旅,未曾想我们同学的态度十分冷淡。大家反对研学旅行,无外乎怕苦怕累怕耽误学习,研学旅行固然辛苦,可劳累过后收获的是满满的欣喜。如果学习只是单方向地研究数理化生课本,只想应对高考,那么高中生活还有价值和意义吗?走出去,亲近大自然,你可以在“花坞樽前微笑”,可以体验“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可以看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学到数理化生所没有的知识,在生活中做一位有思想有灵魂的舞者。
苏格拉底曾说过一句话:“好奇与探索是我们不断丰盈自己精神世界的源动力。”知识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学习知识不仅仅是学习课本,更重要的要有一种探索精神,有了探索精神,我们就会对知识有一种渴望感,迸发出自内而外的动力。出门研学不仅开阔同学们的视野,还能激发同学们的探索精神,在陌生的环境中可以对未知事物展现出更大的兴趣,这种方法岂不是一举两得?
有些同学担心自己的自理能力,亲爱的同学,如果你自理能力很差的话,不妨利用这次机会好好锻炼一下,你可以向自理能力很棒的同学请教,不能一直依赖父母。而且明年高中毕业后,你将离开家长,去过没有父母陪伴的生活,因此锻炼自理能力,也是这次活动的优点之一。这次活动由学校组织,那么吃、住、行等方面学校一定会提前安排好,同时也会安排老师跟队,确保大家的安全,所以也请各位同学转告家长,让家长相信学校,更相信自己的孩子。要想飞得更远更高,我们就得脱离父母的怀抱,做嗷嗷待哺的小鸟,还是展翅飞翔的雄鹰,决定权在于你哦!
还有同学说打开网络观天下,没必要大费周折去外省进行山水研学,我觉得这种观点不可取,如果网络体验可以代替亲自体验的话,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每天去学校?在网上看直播不就可以了吗?我们只有走出家门,拥抱自然才能体会到山水研学的真正意义,才能明白学校目的是想让大家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信息高度发达,一个小小的屏幕就装下了整个世界,可是这个小小的屏幕看到的世界远远不能与身处自然中的美妙之感相比。
迈开双脚,走向远方,参加研学活动,我们会看到异地风景,学习民俗文化,听到不同声音,这将是我们走向远方的第一步,也将成为每个参与者难忘的回忆,勇敢一点,迈开双脚,走向远方!在山水研学中,真切体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祝大家旅行愉快,平安归来!
高二年级学生会
2019年7月
【点评】开篇直接将材料中学生的问题主要归纳为“怕苦怕累怕耽误学习”,写作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既然是学生会写给学生,精当的名言名句使用,既增添了说理的厚度,又体现了学生会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