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1日,又是新的一年的开学季。六年前,我提笔开始写第一篇我与儿子的故事:《孩子,我们慢慢来》,那时候他刚跨入中学,会时常缠着我讲故事,也会靠着我的肩膀问我各种不着边际的问题。随着我逐渐变成了睡眠越来越浅的老男人,他,长大了。
实习
高考后,我们为他安排了实习。首先我希望他学会守规则,这个世界有许多规则,学会守规则是一定态度和责任。他知道了上班要打卡,知道表达谢意并对人宽容,他会因为迟到而慌张,会因为没有打好领带而着急,他开始学着独自收拾行李。我每次问他实习的感受,他都说学不到什么,但愿意继续看看。又会私下和妈妈滔滔不绝地说着实习中的见闻。我看到他能系统地讲述每周的收获,还是很开心的。他依旧丢三落四,认为父母能为他安排好一切。我们笑着对他说:“随着你越来越强壮,求学的地方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已经逐渐没有能力为你计划好一切。这是你的选择,也是你的成长。”我也带着他和我的同学们吃吃饭、偶尔喝喝酒,我希望他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更为重要的是他能学着听取师长的意见,知道选择什么方法做事情,是一种经验,也是一种艺术。
恋爱
他恋爱了,应该是从高中就开始的。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有部很有名的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在这个青涩、懵懂的年纪,有个同龄人彼此诉说,并能激励着学业,也是一件挺美好的事情。吴军老师有很多对于年轻大学生的建议,其中《见识》中提到了幸福的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爱情,有美好爱情的人是幸福的;第二个维度是对未来的期望;第三个维度是责任和荣誉。看的出来,他挺喜欢这位女孩子的。我们也很好奇,什么样的女孩子能容忍他的“臭脾气”。他十分惦记他的实习工资,也精心挑选了几本书作为女朋友的生日礼物。少年时的生活简单明朗,希望他能一直拥有如缕不绝的甜蜜。
自信
他对自己非常自信。我真挺羡慕他的,他已经做到了我不曾做到的事情。我的成长过程中,并不十分自信,遇事都不愿冒险,行动相对拘执,凡事只肯说三分话。观察思考比一般人细,但下判断比一般人要慢。他遇事比我坚决地多,我相信他还不知道什么是“深思熟虑”,但首先他会逐渐拥有作决定的能力和勇气。这需要相当的努力才能达成。高考后,我和他的交谈略微多了一些。我和他微信说:“你的起点比我们都要高。你要有空多读读书,包括中西方的历史” 他回复说知道了,并说他懂的历史也许不如他妈,但比我这个理科生强多了。我笑了,他并未完全理解我的意思。我也是近几年才知道,学生究竟要学什么。《脉络》这本书中提到了三点:第一,理解世界,包括在知识上和逻辑上的理解世界;第二,学会运用知识,而不是单纯的学习纸面上的知识;第三,教育的作用是要搭建起彼此之间思想的桥梁,所以离开学校,更要持续学习。坚持读书能让我们提升认知,而认知会决定我们能走多远。
高考成绩出来,我们挺开心的,我也越来越相信他能取得更大的成绩。我没法像孩子妈妈一样,能不断共情他的需要,教他成长。以父为师,以儿为徒,我只希望有机会引导他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通过自己的选择和有意识的努力变得更好,,我和他都可以成为自己可以成为的样子。祝大学生活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