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菲
司马迁受宫刑,耻辱至极,好友劝他自杀,他却为写《史记》而活。我认为司马迁应该活下去。
宫刑,本身就很残忍,易感染或出血至死,受者难活。汉代的医疗水平绝不如现代发达,可知受宫刑致死率较高。从这个角度来看,司马迁受刑后还能活下来,不得不说是运气极好,不可思议。“命不该绝”,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这样幸运的人又怎能随意死去?司马迁是因替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而被定罪,这件事根本没有做错,他无需羞愧。他心中又有伟大理想待自己去实现,为什么要死呢?如果说在意他人目光,那么可以学会去忽视他人。既然可以活下来,那么就有办法活下去。司马迁如果真的听从朋友之言自杀死了,那么后人也无法看到《史记》这部伟大的著作。最重要的是,他主观意愿不想死,客观上又没做错什么,那为什么还要死?司马迁为了自己的理想,写《史记》而活了下来。
生或死,这是古今中外都热衷于讨论的问题,上至耄耋之年,下至青春花季,只要地球还在自传,这个蔚蓝星球上就还有人在想这个问题。有些人想不通,自杀死了,有些人想通了,活下去了。外国有“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这是莎翁的《哈姆雷特》中丹麦王子对于自己应生或应死的犹豫与恐惧,觉得活着没意义,又怕死了下地狱。活与不活,在母亲体内取决于外界,生出来逐渐有了个人行动能力便取决于自己了。简单来说,就是自杀还是活下去。
其实是否自杀还取决于一个原因,那就是宗教,有些宗教认为自杀会下地狱,受更多的苦。我们所处的环境无神论盛行,但还是不能否认这个原因的存在。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是有很多人信教。四大宗教都反对人类自杀,那自然其教徒也反对自杀。宗教是让人活下去的原因之一。这个情况针对教徒。(强调:非邪教,伪教徒之类。)
人有欲望,就不想死,想多活一天就是一天。很多人老了都会怕死,怕享受不到幸福了。如果总想着为什么要活着变得很苦恼,那不如想一下自己热爱的东西,死了就失去了,那还会想死吗?如果还思索着自己没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那不如死了,又畏惧死亡,那么我认为,活着能给身边人带来正能量与快乐,这么活着也很有意义。活着的另一原因则是承担社会责任,比如完成赡养父母和子女的义务。人们往往看到意外身亡的人的子女都唏嘘不已,也有部分原因是出于此。
与其无用地思考为何活,那倒不如好好活下去,少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