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家庭文化”
今天看文章有一个很重要的词汇“家庭文化”。这个词汇如当头一棒,他是解释我一直想建立的一个东西就像习惯,作息,选择,而这些词汇远不像家庭文化一样涵盖了我想要说的一切。
书里说到教育下一代,首先得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价值取向,以便他们在面临选择时懂得如何去评估不同选择,从而选择正确的行为,而最好的培养孩子们价值取向的工具就是我们所营造的家庭文化。
但不管我们是否成家和养育孩子,最重要的事情一定是自我成长。所以试问自己的价值取向是不是已经有了基础?我相信也是在修正和完善的过程,但他的基调又是我们自己的原生家庭作为模版的。
考虑自己的价值取向我想可以从原生家庭,成长过程中的已经修正的,以及正在经历并不断要修正的,三个方面来讲。
因为学心理学,对于原生家庭会时常去做探讨。小白阶段对于原生家庭了解的还比较肤浅,身上有的问题都追溯到原生家庭,终于找到自己不够好的元凶的感觉,那时候视父母为祸害!随着深入的了解,我开始和它和解,人格性格中有不少优秀的品质都是原生家庭带给我的,比如:正直,善良,上进,孝顺等,这些宝贵的财富。
当然我们也带着很多显像或者很隐蔽的原生家庭带来的所谓“缺点”,这就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去修正的部分,很多观念和行为,比如虚荣,被动,不够谦虚,不断的审视着身上的贪嗔痴。通过学习自我成长,去建立一个作为个体不同于我们父辈甚至是update的版本。
作为一个单身汉,从给孩子建立“家庭文化”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生活,似乎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一个新的视角审视目前的生活,经常会听到育儿中说的一句话,有了孩子家长会跟着他二次发育和成长。确实不假,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图画成啥样,他就呈现什么样子,家长看不上孩子身上的点,也许就是自己死穴。而没有孩子的单身汉,确实少了这样的视角—像镜子一样的孩子,照出我们很多自己意识不到的东西。有了这种视角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聪明人到处都是 更需要做个智慧的人
每次有问题找完姐姐事情就有了转机。其实转机出现在转念之间。很感慨她的智慧和慷慨!早上带着预设跟爸爸说话,我认为他给我交代的事情没有意义,临挂电话前我对他说的实施方案也很有情绪。后来反思我完全被自己的情绪裹挟了,另外我预判了事情的走向,并没有完全的从爸爸或者第三方的角度看问题。而我将问题呈现给姐姐,她只回复了一句话我就醒了。这就是第三方的视角,或许就是这么神奇,也许智慧就是启动第三方视角,多一种更平和的心态看待问题。没有了情绪的障眼,当事人彼此都舒服,事情也办成了,岂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