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五代】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译文:
春风忽地吹起,吹的那池塘春水泛起涟漪。在花间小径里无聊地逗引着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放在指尖轻轻揉搓。
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这是一首闺怨词,描写的是春日里,贵族少妇思念离家的丈夫,百无聊赖,孤寂苦闷的心情。
我国古代的诗词里,有很多描写闺阁之怨的佳作,反映了古代妇女的不幸与苦闷。如王昌龄的诗《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三从四德的吃人礼教,把女子牢牢的禁锢在闺阁之中。父系社会里,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
少妇只能把丈夫当做是自己的精神寄托,像藤蔓一样,依附丈夫而生存。当丈夫离家后,少妇一人在家里,精神空虚,心情苦闷,故称之为闺怨。
词的首两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首词,但一定听说过这两句名句。
这两句甚妙,是一语双关的写法。表面上是写景,春光明媚,水波不兴,春风刮来,吹皱了池塘里的水;实际上是写情,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来描绘少妇心里的不安。
春风十里,春草吐绿,远行的郎君啊,为何还不归家?思念,孤寂与苦闷各种情绪,夹杂在一起,少妇的心里越来越不平静,动荡不安。
良辰美景,少妇却无心赏玩。
少妇为了排谴心里的苦闷,摘下红杏花,双手揉搓着花蕊,逗引着池中的鸳鸯。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这是一个倒装句,要从后面这一句先解释。
古人常用鸳鸯象征爱情,情侣。可鸳鸯亦成双成对,少妇却孤身一人,她不禁心生怨意。更显其孤寂,亦是引发了少妇对离人的思念。
斗鸭阑干独倚,古人以鸭相斗为戏,为了排谴心中的孤寂,少妇来看斗鸭。独,一作遍。一个遍字,更是体现出了少妇坐立不安,百无聊赖的心情。
碧玉搔头斜坠,碧玉搔头,是指一种用玉作的簪子。斜坠一词,更显少妇心情之苦闷。少妇无心打扮,心情懒散,无精打采,玉搔头随意地插在发上。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自古以来,都有闻喜鹊叫声是吉兆的说法。少妇望穿秋水,从早到晚,每日盼望离人归家,却迎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忽然听得枝头喜鹊喳喳叫,不由得再次心生期待,脸上升起红晕,心里如小鹿乱撞,是他要回来了吗?
词人在结尾设置了一个悬念,归否?这次,是期待,还是失落?只举头闻鹊喜一句,就足够了,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是画龙点睛之笔。
【文章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