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天宝十四年,长安城小吏李善德接到一个任务,要在贵妃诞日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为贵妃助兴,《长安的荔枝》这个故事由此展开,从一个帝国夹缝中生存的小人物含沙射影职场生存不易,写的是一个古代职场“社畜”拼命上岸的故事,却经常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影子。
房奴李善德要在一线城市买房,要贷款,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他要为稻粱谋,努力工作挣有数的钱。也正因为要积极为稻粱谋,所以李善德轻易就被中层领导拿捏,领导用阴招将他送上了去岭南的路途,去完成那个显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皇帝递送新鲜荔枝。他甚至要为最坏的结果做打算——命丧黄泉之前与妻子离婚,让妻子、孩子规避债务,而杜甫讲给他的一个老兵的励志故事,才让他下定决心向前走。从此以后,这个职场小白将面临各种利益的博弈、管理层内部的矛盾、职场的情商、不得已的违规,甚至还有不断修改需求的“甲方”……
人生在世,知己好友总得有几个,李善德有杜甫和韩洄。杜甫宽心安慰,让李善德总能看到希望,而韩洄则在关键时期为李善德出谋划策,洞察本质。
这本书篇幅不大,我是一口气读完的,顺便提炼了马伯庸先生借用李善德所传达的几点职场经验,仅供诸君参考:
1、“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人究其一生在职业生涯中无外乎追求两个东西,一个是钱,一个是权。有了钱,你会发现流程是可以变通的,有了权,你会发现流程是为你服务的,但是如果你既没有钱也没有权,那么流程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当然,规则亦是如此,李善德显然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过他遇到了自己的贵人韩洄和杜甫,从绝望中寻找到了希望,有贵人相助自然是最好,若无贵人便要多读书。
2、“为官之道”,三句话:“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和光同尘说的是在体制内不要特立独行;雨露均沾说的是利益分配一定要公平公正,甚至必要的时候学会吃亏;花花轿子众人抬说的是让每个部门都有参与感,要把别人放到前面,把自己放到后面,合作共赢,李善德转变了这个观念才能办成事。
3、收到各种文件、书面材料,都要仔细核对。这也是这部小说故事的起因,因李善德没有仔细核对文件内容,导致事后想去讨要说法,却没人搭理,变成大冤种。
4、借势办事,事半功倍,不要一味地依靠自身力量。在李善德运送荔枝初期,执行力几乎为零,一波三折,被人当个皮球踢来踢去。但有了杨国忠的银牌,官员立马态度三百六十度大转变,事半功倍。
5、不要轻易分享自己的努力成果。韩洄给李善德说:“就算你和他交际,好歹留上一手啊!如今倒好,他拿了荔枝转运法,为何不照葫芦画瓢,自去岭南取了新鲜荔枝回来?这份功劳,跟你半点关系也没有了!”李善德因为把自己的荔枝转运法告诉了大宦官鱼朝恩,导致差点被抢了功劳。
6、不要轻易给别人承诺。李善德答应富商将荔枝转运的差事交给他们商队,回京城后发现这事自己说了不算,杨国忠的话容不得半点挑战,最后李善德失去了朋友,也失去了保存荔枝的容器,差点误了运送荔枝。答应给阿瞳和乡民带长安的酒,却因为时间紧迫忘记采购,乡人大失所望,感情破裂。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层级。创新、打破常规,是新人向上攀爬的冰爪;流程、规则、体制,是旧人阻挡的围墙。与君共勉,并非厚黑学,而是生存之道。做人做事外儒内法,左手拿圣剑,右手捧圣经。故此才能相安无虞,共同成长。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做事应该多学学李善德,少一些推诿攻讦,多一份务实奉献。哪怕前路坎坷,至少踏出第一步,一步接着一步,以至千里……
当然,小说是虚构的,不免有一些理想化的渲染。但是人要务实,不能太过理想主义,太愤世嫉俗,太嫉恶如仇。要分清“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和“这个世界现在是什么样子的”本是两件。达利欧在《原则》中说:“警惕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那些只会说教人该怎样处世,而不了解人实际行为的理想主义者有害无益……即便是出于好心,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也是危险而缺乏建设性的,而务实的理想主义者才能使世界变得更好。”不要站在底层呼吁清高,责怪世界的不完美,因为这样除了感动自己,不会带来任何改变。只有当你有了足够的实力,才能改变现状。同时,我们也要给自己的内心留一块地方,存放自己的本真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