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到梁实秋老先生的《穷》,里面提到了存钱的“扑满”,就是瓦或陶器制作的存钱罐。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学时候的一个小猫的陶瓷的存钱罐。
在我有记忆时候起,家里的日子就过得很拮据,几乎就是借钱过日子。那时妈妈靠卖菜挣钱,下午把西红柿、茄子等蔬菜装箱,然后半夜两三点钟推着板车去集市上寻找买主,运气好,很快找到买主全部卖出早早就回来了,运气不好回来时可能天已大亮了。记得妈妈那天回来天已经大亮了,我睡眼惺忪地看到妈妈,她开心地说,给我买了好吃的羊肉串,就在窗台上,结果出去时才看到被院子里的狗吃了,窗台上只剩下咬破的方便袋和几根挂着肉渣的竹签子。虽然没吃到,但是羊肉串的那股子香气却深深地扎进了我的脑海里,那混着孜然芝麻和煤炭熏香的肉串的香气在鼻尖经久不散,此时我就又味道了当年的那种香气。但是当我长大再有吃羊肉串的机会时,我却再没闻到过那个令人垂涎欲滴的味道。
毛绒玩具什么的便成为了一种奢望。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好像是四姨还是二姨记不清了,大约是其中的一个送给我一个陶瓷存钱罐。这是一只可爱的小猫,如我现在的手掌这般大,浑身棕红色,油亮的陶瓷散发着柔和的光。大大的眼睛望着你,嘴里似乎在“喵喵”地叫着,脖子上带着一条挂着小鱼的项链,粗大的尾巴树立在耳旁,憨态可掬,让人爱不释手。更是让我如获至宝。
我倒是很少往里面存钱,一是因为那时候没有什么零花钱,即使有三五毛钱,也早就拿去卖糖吃了。二是因为它太小了,根本存不了多少钱,所以它就成了我的摆设,放在我的书桌上,没事就发呆地望着它,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后来上大学了,似乎不需要它的陪伴了,也是因为长大了,这些小孩子的东西都不那么在意了,所以这只小猫是被我送给了家里来的小客人了,还是被弟弟摔坏了,记不清了。
小时候很羡慕姨家的妹妹们有娃娃和毛绒玩具。现在我有能力购买这些东西的时候,却早已过了想要拥有他们的年龄。家里的小男子汉对这些毛茸茸软绵绵的玩具根本不感兴趣,更没有了购买的欲望,那份兴致和欣喜早已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