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年确诊了抑郁症,休了学,后面学费太贵实在担负不起,就转学了。
现在再一次复查医生说可能变双相了,现在这个学校老师和同学都不怎么看好我,我就选择挂读(跟家长犟了很久才同意)。
但还有不到半个月要期末了,家长说这次没考好就回学校去或者打工
(我在快班是前十,但不管怎么样除非考第一,不然家长都会让我去)。
而且我深知打工我肯定会后悔,但我真的真的一点都不想回那个学校,怎么办我现在很迷茫,因为我现在也不怎么学的进去。
本人因休学现在高一,马上升高二。
01
谢邀。
我们能够理解你的感觉,上学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打趣点说,上学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不喜欢,又换不了的工作。
无论怎么修饰,上学就是一件枯燥而且乏味的事情。
这里我相信,很多道理孩子都明白。
但是不做的原因也很简单,不是孩子不明白道理,而是因为情绪不好。
在很多案例中,我们管心营的老师都和孩子聊过上学和情绪的问题。
厌学,讲直白点就是学习这件事情感觉不到【爽】。
爽这件事情重要嘛?太重要了。
胖子是不知道暴饮暴食有害健康吗?知道,但是为了爽,还是吃了。
大人明知道抽烟有害健康,但是为了爽,还是抽烟。
学生难道不知道不上学会有严重后果吗?知道,但是为了爽。
学习这件事情啊,它有一个排名。
这就注定了只有极少人能感觉到爽。
再离谱一点,这学习这件事情背负这父母的情绪,哪怕考了第一,父母也未必是表扬,而是给予【勉励】。
现代的竞争压力大,大多数父母都焦虑不堪,这种情绪本身就很容易传递。
万一孩子没考好,或者没有达到父母心里预期的目标,那就基本上学校的打击加上家庭的打击,这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都受不了,更何况是对一个孩子?
你想想,成年人工作失利,职场被领导骂,回家还被家人指责,大概率也是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作为未成年人的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更差,自然更加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02
老师不知道你具体遇到了什么问题,但是逃学虽然是一个解决方案,但是这个解决方案有严重的副作用。
你一旦长期休学以后,会有更加严重的后果。
我们厌学症管心营认为,厌学有4个阶段,思维、情绪、行为、结果。
第一层次,思维层面的厌学是每个人都有的,就像成年人偶尔不想去上班会抱怨几句一样,但是大多数情况都能凭着意志力或者自己调节过来。有的时候需要家长、老师开导一下,如果孩子厌学的思维不能自己调节,又没有老师开导就会变成厌学情绪。
第二层次,情绪层面的厌学是相对比较严重的,往往出现厌学情绪是孩子内心比较痛苦,而且她自己无法凭着意志力消除这种痛苦,无法控制住。有的学生在遇到厌学情绪时,可能话会通过打游戏、看小说、吃东西等方式缓解。
孩子有可能会和家长说自己内心的痛苦,但是经常被老师、家长看作是矫情,或者不被重视。假如孩子的厌学情绪没有得到安抚、理解的话,就变成第三层次。
第三层次,是出现厌学的行为,比如旷课、逃课、休学等等。比较严重地可能会出现各种行为,比如严重依赖网络、不和人沟通、反复洗手、黑白颠倒等等。
而第四层次,是有比较严重的厌学后果,通常这个时候孩子已经长期休学在家了,本来是学校的学习冲突,转换为了和家人的之间的冲突,孩子出现严重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孩子会感觉到极度地痛苦、压抑。不仅整天消沉、沉迷网络等,甚至出现自残行为,同时亲子关系进一步恶化的话,孩子可能会对世界没有留恋,就会开始尝试自杀行为。
03
所以我们管心营的咨询老师在这里建议你,不要休学,看看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你缓解在学校中的苦恼,因为现在厌学了之后,你可以躲到家庭关系中。
长期呆在家庭关系中,必定会出现矛盾,而出现矛盾之后,家庭关系再被破坏,不仅厌学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连家庭这个避风港也会消失。
你现在已经有了这个苗头,我们管心营认为,心理问题是关系出现了问题。
不仅仅是你需要治疗,你的父母也需要做心理咨询,你和你父母的关系有问题。
这里不是说你父母做错了,而是你和父母的关系适应不了你的变化。
在这里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小明是一个男孩子,他在3岁的时候,母亲很不放心他自己玩,所以叮嘱孩子不要跑太远,要在自己看得到的地方。
这样的关系是没有问题,因为孩子只有三岁,当然要父母看着啊。
甚至在孩子只有婴儿这么小的时候,父母盯得再紧都不为过。
但是孩子到了13岁,母亲没有适应孩子长大,还是像盯着3岁小孩一样盯着他。吃饭的时候有没有吃饱,衣服的拉链有没有拉上,鞋子有没有洗干净,水果要朝外削不要朝里削……
这时候还延续着孩子3岁时候的关系,当然会出现问题。而心理问题往往是心理承受能力最弱的一方出现问题,所以往往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不知道能不能表达清楚我们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