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同学聚会,茶话会的时候,我其实是想上台说说的,但终究没有勇气这样自告奋勇,但为了不留遗憾,某些想要表达的还是希望有机会可以一吐为快,不管是自说自话,或者让人尴尬,都是好的,人生不就是让自己逐渐简化,把那些想要完成的逐渐完成,少有牵绊,才会真的让生命回归平静,去到那个更深更大的存在。
昨天当匆匆赶往一师范的时候,我自己在想,因何要回到那里,要去参加聚会?很多人说是想念老师,同学,想念那一段情感或者岁月,谁说不是呢?可我更愿意袒露的是,我想去到那个空间,去回望一下过去的自己,让今天的自己和过去的那个自己在似曾相识的空间中相会,让她们互相说声你好。
聚会对于有的人来说也许是热闹的,聊不完的过往囧事,想见的人或者其他种种,可聚会于我却略感孤独。可能于我而言,过去那段岁月,我也是感觉有些孤独,闭塞和疏离的。所以在这样的场合,不过是把自己重新打回原形,或者也不是原形,它就是我本有的一部分,所以我更愿意的场合是和三五好友凑在一起,说说近况,说说我们的内心在发生着什么,甚至不需要说什么,就那么坐着,在一起,就很好。
回望过去,我得好好的心疼那个自己。青春年少时的那个我,一不小心闯入一师范这个世界,是有些慌乱,有些自卑,有些害怕的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清晰的记得坐着大巴车进入校园时看到的黑白相见的建筑,突破我的认知之外的突然的呈现,有一种庄严与肃穆,还有窗外的喧哗声,自己犹如进入了一场梦,我在这个梦中游荡,但我又不属于这个梦。三年的时光,自己恍惚就是以这种疏离的方式与周围的人事物打交道,所以我并未向你敞开,我也未曾了解更深入的你。也许我还未曾准备好或者茫然不知如何与外面的这个世界打交道。我是恍惚的,疏离的,也是孤独的,在我自己构筑的这个世界里,只是和自己的幻想喃喃自语。记得自己喜欢在操坪的树边来回走动,背诵思考某些知识点,或者陷入幻想。打交道的同学不多,好像对自己来自乡下有些自卑,无法真正的与人靠近。班上发生的很多人和事很多都是后知后觉,也没有什么兴趣去掺和,只是埋头学习,成绩优异。也许作为一个乡下女孩来说,成绩是唯一能证明自己的,所以自己轻车熟路。还记得某次在寝室有人在讨论温碧霞,我很奇怪,问温碧霞是谁,才知道大家都知道,是个大明星,那一刻感觉自己像是异类,你们的世界和我的世界不同,我只在我的世界里,也没有人来敲门,拜访我的世界,所以我固步自封,无法真正的打开,和外部世界发生真正的交流与互动。日常的点个头问声好,偶尔的说笑,作为社会适应功能的那个面具运行良好,但现在的我才知道,那个面具以下的那个自己并未流动。我应该就是这样度过了我的三年岁月,还没有青春展现,更像是懵懂尚未开化,我的青春也许绽放得比同龄人更迟一点,姑且认做是发育得更晚些罢。
当然,一师的很多东西潜移默化的滋养着我,以一种我知道或者不知道的方式,在我的内心流淌。以致某次梦中,战争发生了,我去到的避难所居然是一师范,因为我清晰的看到那栋独具特色的建筑,就是它!看到它,我就有一种安全的感觉。所以我知道,一师范经历的三年,这里的空间与弥漫的氛围,周围的老师和同学,我们共同经历的过程,不管记得与不记得,它都成为我生命的基石奠基于此。岁月里有很多很复杂的东西,无法清楚的言说,但它一直都在默默的存在与影响,所以,当我重新回到这里的时候,有一种亲切与兴奋,也有一些淡淡的感伤。
时光总是这样奔流不息,唱着歌往前。如今的我,常常会思考我如何会成长为现在的样子,说话的方式,与人相处的模式,跟这个世界互动的习惯等等,过去的自己逐渐累积成为了现在的我,我以现在之我试着去理解过去之我,试着去对话,和解与拥抱,让自己回归本真,温柔以待。所以当我完成这篇文字的时候,我也更像是自说自话,自我完成,虽然开始会假想有听众,但越往后,越像是在和我自己的对话。希望对自己诚实,保持一颗真诚的心,说出的话不违我心,不过是借着这样一个平台或者机会去完成我自己。我也有些害怕,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能否理解,或者说可能会被误解或者嘲弄,这是一种巨大的自我暴露,其实伴随着某些羞耻或者害怕,但我需要鼓起勇气,去为自己的内心做些什么。其实也在问自己,为什么想要这样的暴露呢?也许这会给自己带来伤害,和好朋友分享足矣。但似乎内心又有一种小跃动,也许是想要让老师和同学们窥见真正的自己?也许还有一种期望是把聚会变成心与心的滋养,而不仅仅是寒暄的妄想?不清楚是什么,仅仅是一种尝试,会发生什么,只有做了之后才知道。不过最后想说的是,希望大家能给我以鼓励和支持的掌声。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