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斷捨離」開始席捲各地,然而許多人接觸多年仍感到疑惑🤔,包含我個人也是持續不斷地在進化當中,未必全然瞭解斷捨離的真正奧義,而Amy在接觸自在力這本書之後,對於斷捨離有了更深層的認識。
受益匪淺,與之分享。
以下這篇文章,本文選自全書,由曾琳之老師整理,乃自在力一書的精髓。
先介紹一下作者是一位日本人,名字:山下英子,生於東京,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畢業。
顛覆百萬人生活方式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概念「斷舍離」創始人。
大學期間開始學習瑜伽,並通過瑜伽參透了放下心中執念的修行哲學「斷行,舍行,離行」,隨後便不遺餘力地致力於提倡以這種概念為基礎的、任何人都能親身實踐的新整理術——斷舍離。
當中提及我們累積的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事、物和煩惱已經形成了一片汪洋,如今我們處於在這片汪洋中溺水的狀態。
尋找無法整理心靈的原因
人生在世,當然會遇到很多難題。
但是,遇到同樣的問題時,有人會煩惱不已,讓煩惱在內心漸漸變成了怪獸;有的人則淡然處之,很快邁向下一個階段。
斷捨離是減法的解決方法,無論做任何事時,比起「要做的事」,更將焦點放在「不可以做的事」上。在踩油門之前,要先鬆開煞車。我們往往只看到自己「想做的事」,這是很多人都有的壞習慣。
在這個基礎上,在此向大家介紹簡單獲得自在力的過程。
我們累積的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事、物和煩惱已經形成了一片汪洋,如今我們處於在這片汪洋中溺水的狀態,迫切需要排除「不可以做的事」這種阻礙要素,趕快擺脫這種狀況。
經過「煩惱的斷捨離」的過程,也就是「整理心靈」,才能做到「自我軸的確立」、「獲得俯瞰力」和「獲得自在力」。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像走在一個沒有盡頭的螺旋階梯上,每天積極進行斷捨離。
「煩惱」是如何產生的?
我們往往因為自己的價值觀,對別人產生各種期待,但這只是自己的價值觀,所以結果經常不符合自己的期待。雖然我們瞭解這一點,只是在實際生活中,卻無法做到。
即使推說「都是他的錯!」「都是社會的錯!」,非但無法消除煩惱,反而會越來越想責怪他人,陷入惡性循環。
這種「期待和現實的落差」會讓自己變成一個充滿不滿和忍耐的人,整天把「因為別人不幫我做~」、「因為別人不讓我做~」掛在嘴上。
煩惱來自於「期待和現實的落差」
因此,煩惱來自於「期待和現實的落差」,落差越大,煩惱越大。時間越久,就像滾雪球,內心的煩惱變得又深又黑。
落差很可能會對自己造成負面影響。
事實上,如果一味抱著期待,等待別人符合自己的期待,很可能永遠都無法解決,這是必須面對的現實。同時,必須認清另一件事,這種落差很可能會對自己造成負面影響。
心靈免疫力低的原因
在我們生活周遭,的確存在很多令人生氣的事。遇到這種情況時,可以針對成為煩惱來源的各種問題提升「免疫能力」。
身體的免疫功能是與生俱來的生命構造,可以預防疾病於未然。眾所周知,即使面對相同的疾病,由於每個人的抵抗力和生命力不同,所以呈現的症狀也各不相同。
也就是說,即使遇到相同的問題,有的人不會為此消沉,有的人卻一蹶不振,顯然每個人對「煩惱」的承受能力不同。
那麼,要如何提升一個人的心靈免疫力呢?
為什麼有的人遇到問題,仍然可以一派輕鬆自如呢?
在思考「如何提升心靈的免疫力」之前,先思考「為什麼自己的心靈免疫力會降低?」然後從這個角度著手解決。
有三大要因會降低心靈的承受程度和心靈的免疫力
ㄧ、「缺乏自我肯定感」
二、「陌生他人軸」
三、「自我限制」
「缺乏自我肯定感」,就是「沒有自信」、「我很糟」之類的感情。
「陌生他人軸」就是自己的觀念和想法在不知不覺中被別人的觀念和想法取代的狀態。可能被父母的觀念和想法、另一半或是男(女)朋友等伴侶的觀念和想法,或是社會和時代共同的觀念所取代。
「自我限制」或許是接近人類本能的一種感覺。我們害怕變化,因為害怕,所以想要自我保護。或是在面對比目前的自己更高格調的物品時,會覺得「我配不上它,太可怕了」,消極地選擇維持現狀。
不必煩惱,不要丟掉思考的鑰匙
為什麼煩惱會越來越深?
因為思考陷入了停止狀態。
當大腦無法發揮正常功能時,就會無法擺脫憤怒、悲傷的感情。這些負面的感情會模糊心靈之窗,內心充滿了這種不痛快的感情,導致感覺麻痺。
「缺乏自我肯定」是煩惱的原因之一。如果發現自己「好像缺乏自我肯定感」,先思考一下「到底是為什麼?」作為消除煩惱的起點。
如果認為「我很糟」,代表自己在和他人進行比較。
「到底在和誰進行比較?」
「既然覺得我很糟,那什麼是不糟的狀態呢?」
「為什麼我整天和他人進行比較,整天注意到自己的缺點呢?」
要捫心自問,坦然面對平時容易忽略的問題。
另一個原因是「陌生他人軸」。
覺得自己「很糟」的人,通常都「希望別人覺得我很好」,更正確地說,是「不希望別人覺得我不好」。
陷入以他人的價值觀為標準的他人軸狀態。
於是就會自然而然地陷入以他人的價值觀為標準的他人軸狀態。
而且,大部分人都完全沒有思考過,對於那些「不希望他(她)覺得我不好」的對象,「我是怎麼看他們的?」
也許你很討厭對方呢?
既然討厭對方,為什麼還希望對方覺得你好,在意對方覺得你不好呢?
這是因為我們從小就接受了「不可以討厭別人」的價值觀。
在剛進小學時,老師是不是曾經教導─「不可以吵架」、「同學之間要友好」?
雖然老師要求學生「不可以吵架」,但老師自己可能在辦公室和其他老師不和,老師之間也會有霸凌的問題。
我不知道遇過多少位因為遭受霸凌而受傷的老師來參加斷捨離講座。
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要多交朋友」、「大家都是好朋友」的價值觀,但如果要貫徹執行很痛苦,也需要發揮很大的忍耐力。
我們從小就被灌輸這些想法,這就是他人軸的來源。
每個人內心都害怕失敗
每個人內心都害怕失敗,害怕失敗是一種本能,但仔細分析這種感情,就會發現這些害怕是因為他人軸而產生的,也就是「害怕被別人討厭」。
明明有想要說的話,卻自我否定,覺得「說這種話,恐怕會惹人討厭」而閉了嘴。這種想法困住了我們。
真正覺得「別人怎麼想都無所謂」時,心情頓時會變得很輕鬆,雖然要做到這一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可以討厭別人」。用極端的方式來說,這等於是要求「不可以喜歡別人」。因為無論喜歡還是討厭,都是一種感情。
我們會喜歡別人,也會討厭別人。
這是很自然的事,不需要任何理由。
既有「我和那個人合不來」的情況,也會有「合得來的朋友」,兩種情況都會存在。但社會的價值觀往往認為「合得來」是正面的,「合不來」是負面的,至少覺得不應該大聲說出來或是表現出來。
我們每天承受著這樣的壓力。但如果隨時都按照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說話、行事,在社會生活中,恐怕會發生很多不必要的摩擦,所以只要意識到這件事就好。
「雖然討厭他,但為了保持順暢的人際關係,姑且採取這種相處方式」。
無意識中不斷累積「情緒垃圾」
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件事,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採取姑且的方法,就會在無意識中不斷累積「情緒垃圾」,或是無法清楚地瞭解自己真正的想法,於是,這種負面能量就會以某種方式對我們的心靈和身體產生負面的影響。
「自我限制」,就是害怕變化的自己。
最後的「自我限制」,就是害怕變化的自己。原地踏步雖然不會有什麼改變,但至少可以避免失敗,這是一種想要自我保護的心理。
我們往往認為,站起來走路就可能會跌倒,只要在原地不動,就會很安全,殊不知走路或許會跌倒,但也許會發現,那是一條散步起來很開心的路。
無論做任何事,都會先想到負面要素的習慣,其實是因為「未來一片黑暗」的意識限制了自己的行動,「因為前途一片黑暗,所以還是維持現狀比較好」,逃避變化這種選擇和決斷。
但前途真的一片黑暗嗎?
要認識到「我有這種傾向,我有這種習慣」,在遇到問題時,知道「我的個性很容易這樣」,用這種方式支持自己,成為自己的心理輔導師。
不必煩惱,首先要思考。
不要丟掉思考的鑰匙,於是就會發現,視野變得清晰了。
不要評價自己,只要正視自己
為什麼我們努力學習,卻仍然和一百年前的人一樣深陷煩惱,仍然沒有獲得成功,仍然沒有感到幸福?
拿到地圖時,最先要做什麼事?
沒錯,就是確認「目前所在地」。
賽跑時,「各就各位」很重要,如果「不就位」,就無法向「目標」前進。
如何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呢?
正視真正的自己,就可以瞭解目前的位置。
斷捨離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能擅自丟棄別人的物品,也就是不要責怪他人。
不要用「這種東西早就該丟掉了!」
「你這種想法太奇怪了吧?」來衡量他人的事物,因為這是屬於別人的領域,只要認識到「喔,原來你是這樣」就足夠了。
對於自己也一樣,只要接受「原來我是這麼想,有這樣的感覺」就好,只要靜靜地陪伴自己的思考、想法和感覺就好。
「我」是「我」的最大支持者
在思考和他人的關係之前,首先必須正視另一個問題。
那就是,你和自己的關係是否良好?
和自己的關係,也可以稱為「對自己的印象」,或是「自我肯定感」,關鍵在於是否喜歡自己。
有自我軸的狀態,其實也就是「喜歡自己」的狀態,雖然兩者之間並不完全相等,但如果缺乏自我肯定感,絕對無法保持自我軸。
如果整天自責「我很糟」,很難提升和他人之間的關係品質,所以,斷捨離建議,首先提升和自己之間的關係。
斷捨離提議讓自己擁有高格調的物品,提升對自我形象(Self image),進而喜歡自我。
相反地,如果使用粗製濫造的東西,當然不可能細心呵護,然後隨意丟在一旁。
從相互關係的角度來看,等於在不斷向自己傳遞負面能量。
任何東西在到手的那一刻,等於和物品之間簽下了「使用」契約,如果不使用而丟在一旁,等於自己經常處於不履約的狀態。
是因為「很便宜」而買,還是「因為別人都說好用」而買,或是沒有想太多,就拿起來用了,或是乾脆丟在一旁。首先要重新檢討自己和物品之間的關係。
每個人都很希望在瞭解自我、和自己建立良好關係的過程中,有一個最好的朋友、最好的支持者。無論做任何事,只要有這樣的朋友,就更容易掌握技術。
是工作夥伴嗎?是你的父母?還是朋友?還是丈夫?妻子?……沒錯,「自己」最無敵。因為只有自己會二十四小時陪伴在自己身邊,既是支持者,又是心理輔導師。〈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喜歡請【按讚】,給出正面能量請【分享】
改變,從覺察自己開始!台灣Amy@正向分享圈
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歡迎邀課掃描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