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说:
在年轻人的作者圈里,只要一提到简书俩字,几乎没有人不晓得。哪怕从未用过,也多少听到过它的芳名。就目前来说,简书网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一家全民创作社区,先后以PC站/APP/简书大学堂/小程序多渠道为框架,依托自身简单的编辑器和低门槛写作方式,上线几年来硬是靠着网友的口碑效应,为自媒体培养了数不清的网红和血脉,从最初一个默默无闻的写作编辑工具,成为现在最受年轻人喜欢的内容发布平台。
详情:
简书是由被自称为“简叔”的上海85后创业者林立创建于2013年,刚上线时的简书,最初只是一个基于Markdown框架的线上笔记工具,在看到网友写作和内容发布方面有这一需求时,简书便渐渐从工具走向写作发布与展示的方向,最初的种子用户多数来自于简叔和成员之间在朋友圈内的分享邀请。
随着用户和内容的扩展,于是首页登录后只显示编辑器的默认页面,最终换成了内容展示的列表。因此,从2013~2016年的将近四年时间里,简书一直保持了这样一个简单素雅类似古代竹简质感的文艺页面(图一),口号也从最初的“找回文字的力量”,于2014年年底,转换为“交流故事,沟通想法“,由”写作阅读平台“转向”一个基于内容分享的社区“,这意味着简书从一个深度内容创作的平台正式进入一个内容分享的社交平台,这一改动在当年站内用户(尤其是作者)之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指责简书开始违背初衷,一大波用户和作者纷纷停更,弃简书而去。
2017年1月份,简书网迎来了网页版首页的全新改版(如图二)。去掉了原有的小清新【博客式】主页,新版首页更加丰富多样化,上线之时,虽然引来很多用户的吐槽,但每次革新都会有相同的风险。首页的改版意味着简书在内容这块疆域的扩展上翻开了新的一页。没多久,“创作你的创作,接受世界的赞赏”正式成为简书新的口号,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号召,着实为用户打了一针强奋剂,各种日更、花样百出的活动层出不穷。
盈利模式:
1、会员增值模式。通过会员(298/年)与尊享会员(2298/年)为用户定制服务。
2、与出版社、影视机构版权合作。建立站内作者签约机制,图书出版和IP剧本、漫画改编,与作者分成。
3、卖课程。简书利用自身的平台资源,培养签约了一大批普通人逆袭讲师,把他们聚集起来,建立了一个简书大讲堂,通过兴趣卖课,来形成自己的用户壁垒。
4、用户打赏、内容付费。通过用户打赏、作者连载内容付费,和作者进行比例分成。
5、售卖周边东西。简书围绕着文艺的格调,开发了各种小周边东西,从早期尝试的市集99元的简书包、明信片、简书笔记本、到现在的短衫、数据线等等,简书一直以”试一试“的心态,不断进行小范围的突破。
6、开机、封图、内文广告。近两年,简书隔三差五在APP内插入各种广告。而起与生活、游戏品牌举办了多次创意征文活动,活跃量不可小嘘。
现状:
随着用户和内容规模的不断增加,简书迭代更新的步调也是像极了年轻人的浮躁,尤其是体现在今年入春去掉了持续5年的首页投稿、人工编辑审核,采取内容算法推荐的模式,加大力度实行内容付费和增加VIP会员机制,对连载频道做了大手术的优化改进,并迫不及待的上线了音频功能,推出自己的有声读物。
简书APP首页,也从曾经的内容原生地逐渐沦为文艺流水线的“今日头条”。随着“内容推荐算法”的上岗,·简书这几年所积累的内容质量也显山露水的浮出水面。通过用户点击、互动或喜欢的动作向用户推荐感兴趣的内容,这本身是很难向用户准确的推荐有深度的内容,与网易云音乐相比,你点了什么就一直给你推荐什么的算法,显然并不太适合社交化的简书,个人日志、随笔、吐槽这些几年前良莠不齐的文章全都一个个冒出来,推给用户,显然是不太友好的交互体验。用户之间的点赞之交、文章互访,都加大了深度内容沉淀和推荐的难度。造成好作品无法传递给对口用户。所以,简书的内容运营仍然面临艰难的交付和推荐机制,不仅浪费用户在简书大量的时间,无法聚焦有层次的内容,而且优秀的作者由此不断流失。
1、简书想做的蛋糕太大,配不上现有的马达。即想做内容付费,搞出版IP孵化、卖课程,又想搞会员服务和有声音频,问题是:谁能告诉我简书的核心内容与特色是什么?我看不到。所以,真是应了那句话:有广度,而没深度。
2、缺乏用户挽留和维护机制,至今没有形成自己网站的内容壁垒。
3、首页内容推荐有待完善,好内容无法对口推荐给用户和小白。眼下推荐的内容并不是用户想要看到的。
4、全民创作成就了简书,也制约了简书。眼下的问题是所有用户都是创作者,那读者是谁?
结语:
简书编辑器还是曾经的那个编辑器,但,简书网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简书网了。沉重的包袱和抖机灵,已让它不比当年。对简书而言,在不断迎风狂奔的路上,停下来走走、想想,未必不是件好事。
毕竟,走的太快,作者和内容跟不上你的节奏,离game over也就不远了!作为一个内容起家的公司,不磨合内容,没有完整的作者保护和挽留机制,一切都是耍流氓。
三言两语:自己要做一个创作类的文学网站,所以就调研了几家目前互联网上比较流行的创作APP在一起比较和解析。就有了这一系列的小文章。毕竟不是专业人员。所以,像写书评一样,比较随意。你们也权当找乐子一笑,纯属个人观点,有兴趣留言探讨。